查看原文
其他

【Nat. Neurosci.】越俎代庖?多伦多大学揭示感觉皮层如何调控运动

寒烟柔 和元生物 2022-04-17

从还原论角度讲,运动可被看作是一种由振荡器产生的简单节奏行为[1]。运动的基本节奏由脊髓神经网络发起,我们称之为运动中枢模式发生器(Central pattern generator, CPG)[2, 3]。研究表明,运动CPG在脊髓中广泛分布,其中发起节奏潜能最高的神经元位于腰段脊髓腹内侧区域[4]。 

图片来源:Marionette Studio
若要正确执行运动指令,运动CPG需要接受有关运动需求的信息,还需接受基于外环境的调控作用。在过去的研究中,关于运动需求如何从皮层等脑区传递至运动CPG,已被大量阐释[5, 6]。然而,在复杂环境中机体如何探测并整合环境信息以调控运动行为,尚未可知。 

图片来源:Science ABC
基于多种模式动物的研究发现,初级躯体感觉皮层(SI)神经元编码运动指令[7-9]。但是,有关SI是否直接调控运动以及SI如何调控运动,未能知晓。

SI在脑中的位置
图片来源:Neuroscientifically challenged
2019年11月19日,《Nature Neuroscience》杂志在线刊登了多伦多大学Michael G. Fehlings研究组的最新重要工作[10],他们发现SI通过颈段脊髓兴奋性中间神经元将运动信息传递至腰段脊髓运动CPG,进而调控运动起始、运动速度以及运动维持过程。这项研究首次揭示感觉皮层调控运动行为的神经通路,极大提高了人们在运动领域的认知。 

Michael G. Fehlings, MD, PhD
图片来源:Grassp

结果


SI神经元活性与运动速度、运动起始密切相关

首先,为探究SI神经元是否参与运动调控过程,作者使用在体电生理方法,在自由运动小鼠的SI中记录局部场电位(图1a-b)。他们发现,SI神经元活性与运动速度高度相关(图1c-d)。他们还发现,在小鼠运动起始之前,SI神经元活性升高;在小鼠运动过程中,SI神经元活性升至最高点(图1e)。以上结果表明,SI神经元参与运动的发起过程以及运动速度的调节过程。 

图1  自由行动小鼠中电生理记录SI神经元活性

激活SI锥体神经元引起腰段脊髓神经元活性升高 

为进一步探究SI神经元活性如何调控运动,作者在Emx1-Cre小鼠的SI中注射AAV-DIO-ChR2,以在小鼠SI第5层锥体神经元中特异性表达ChR2(图2a-b)。两周后,他们在腰段脊髓运动CPG核心位置植入电极以记录此区域的场电位。他们发现,光激活小鼠SI第5层锥体神经元引起其腰段脊髓神经元活性升高(图2c-e),表明SI锥体神经元与腰段脊髓运动神经网络之间具有功能学投射联系。 


图2  激活SI锥体神经元引起腰段脊髓神经元活性升高

SI与腰段脊髓神经元之间缺乏单突触连接

接下来,为进一步探索SI锥体神经元是否直接投射到腰段脊髓运动调控神经元,作者在Ai9小鼠腰段脊髓中注射逆行病毒CAV-Cre(图3a)。他们发现,SI中无红色荧光神经元,而蓝斑与脑干网状结构中存在大量红色荧光神经元(图3b-d)。这些结果与上文结果提示,SI锥体神经元通过中继神经元间接投射到腰段脊髓神经元。 

图3  SI与腰段脊髓神经元之间缺乏单突触连接

SI通过与脊髓颈段的兴奋性连接调控运动

为探究SI调控脊髓运动网络的中继神经元,作者建立新型离体电生理记录实验范式。他们取出出生后0-3天的Emx1-Cre/Ai27D小鼠的左半脑(不含运动皮层)、脑干与脊髓,在脑中施加KA以阻断谷氨酸能兴奋性突触传递(图4a)。他们通过光纤探针激活SI锥体神经元同时记录腰段脊髓场电位。他们发现,光激活SI锥体神经元引起脊髓腰段神经活性增加,而通过KA阻断颈段脊髓中谷氨酸能兴奋性突触传递后,脊髓腰段神经活性不再增加(图4b-c)。以上结果表明,SI调控脊髓运动网络不需要运动皮层、脑干以及其它脊髓上运动中心,而需要脊髓颈膨大的兴奋性连接。

图4  SI通过与脊髓颈段的兴奋性连接调控运动

SI-脊髓颈膨大通路调控运动

为探究在体条件下,SI-脊髓颈膨大通路如何影响机体的运动行为,作者使用化学遗传学方法,在小鼠颈膨大注射CAV-Cre,在SI双侧注射AAV-DIO-hM3DqAAV-FLEx-PSAM-GlyR(图5a)。在此条件下,只有投射到颈膨大的SI神经元表达hM3Dq和PSAM-GlyR。由此,他们可通过CNO激活这群神经元或通过PSEM308抑制这群神经元[11, 12]。他们发现,激活投射到颈膨大的SI神经元后,小鼠运动能力显著提高;而抑制这群神经元,小鼠运动能力显著下降(图5 b-g)。此外,抑制这群神经元后,运动的小鼠会经常终止其运动行为,其中持续时间超过1s的运动行为大幅减少(图6)。以上结果表明,SI-脊髓颈膨大通路参与并调控运动起始、运动速度以及运动维持过程。 

图5  SI-脊髓颈膨大通路参与运动起始与运动速度的调控
图6  SI-脊髓颈膨大通路参与运动的维持

SI运动信息经由颈膨大兴奋性中间神经元传递至运动CPG

为进一步探究颈膨大中哪类神经元介导运动信息的下行传递,作者在Vglut2-Cre小鼠的腰段脊髓运动CPG区域注射CAV-FLEx-Flp,在颈段脊髓注射AAV-FRT-PSAM-GlyR(图7a)。此条件下,颈膨大中只有投射到腰段脊髓的谷氨酸能神经元表达PSAM-GlyR。他们发现,抑制上述神经元后,通过激活SI诱发腰段脊髓产生的场电位的幅度显著下降(图7b-c)。
作者还引入了基于狂犬病毒的逆行示踪实验。他们在Vglut2-Cre小鼠的腰段脊髓运动CPG区域注射CAV-FLEx-Flp,在颈段脊髓注射AAV-FRT-TCAAV-FRT-G与狂犬病毒(图7d)。此条件下,颈膨大中只有投射到腰段脊髓的谷氨酸能神经元被狂犬病毒侵染。他们发现,SI中存在大量此类神经元的上游神经元(图7e-f)。以上结果表明投射到运动CPG区域的颈膨大兴奋性神经元接受SI直接投射。 

图7  SI运动信息经由颈膨大兴奋性中间神经元传递至腰段脊髓
为进一步证实上述结论,作者在Vglut2-Cre小鼠的颈膨大注射AAV-DIO-GFP(图8),发现GFP阳性神经纤维主要集中于腰段脊髓第VII层,而非脊髓背角与腹角(图8),此区域的神经元与小鼠运动能力的调控密切相关,为运动CPG之所在[2, 4]。此结果进一步表明SI运动信息经由颈膨大兴奋性中间神经元传递至运动CPG。

图8  颈膨大兴奋性中间神经元主要投射到腰段脊髓第VII层


总结

运动指令的正确执行不仅需要运动CPG接受运动发起指令,还需要运动CPG接受并整合外环境带来的各类信息。从过去的研究中,我们了解到腰段脊髓中运动CPG如何接受高级中枢发起的运动指令。但有关环境信息对运动CPG的调控作用,我们不甚了解。本篇文章结合电生理记录、光遗传学、化学遗传学与神经示踪等方法,发现SI神经元活性与机体运动状态密切相关。此外,SI通过颈膨大兴奋性中间神经元间接投射到腰段脊髓运动CPG区域,此通路参与并调控运动行为。SI与机体对外环境的感知密切相关,因此很可能参与环境信息对运动CPG的调控作用。这项研究阐释了感觉皮层调控运动的神经环路机制,为进一步解析环境信息如何调控运动行为提供重要线索!

Fehlings研究组结合电生理记录、病毒注射、神经元操控等方法,首次揭示感觉皮层调控运动的下行神经通路,为进一步解析环境信息如何调控运动行为提供有力支持。


客户文章回顾

●【Nature子刊】管吉松课题组揭示了ASH1L基因突变诱发图雷综合征的可能分子机制

【Nat. Commun.】中山大学信文君教授团队最新研究发现CircAnks1a参与调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新机制

【Nature子刊】分工明确!前额叶皮层介导吗啡成瘾的分子、环路机制

J Pineal Res:不能承受之“重”,周舟课题组揭示褪黑素通过调控SERPINA3N依赖性神经炎症拮抗TMT引起神经毒性

【Mol Psychiatry】师蕾/蒋斌课题组揭示自闭症易感基因DOCK4调控社交行为的分子及细胞机制

【Nat. Neurosci.】您还在害怕社交吗?空军军医大学武胜昔研究组揭示社交恐惧的罪魁祸首!

科学新发现:肝细胞癌转移新机制—YY1复合体结合QKI超级增强子促进HCC的EMT进程

科学新发现:克服“全民焦虑症”!韩峰团队揭示调控焦虑行为的新机制

【Neuron】痒并快乐着!徐天乐研究组揭示抓痒引起愉悦感的中枢神经环路机制

Tau蛋白如何影响记忆?王建枝、刘恭平合作研究揭示阿尔茨海默病的潜在临床治疗靶点

【Neuron】不只是害羞!浙大徐晗教授最新研究揭示社交恐惧的神经微环路机制

【Science 重磅】如何唤醒沉睡的你

【Science】除了觉醒,丘脑如何控制联合学习

【Nature Neuroscience】重大突破:“出恭”是怎么控制的?

OBiO


和元上海一直致力为神经科学研究提供整体研究方案,从标记、示踪、基因操作、生理操作到观察,提供病毒包装、动物模型构建、病理研究等一站式服务。用实际行动助力中国脑科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Andersson, O., et al., Peripheral feedback mechanisms acting on the central pattern generators for locomotion in fish and cat. Can J Physiol Pharmacol, 1981. 59(7): p. 713-26.
2.Kiehn, O., Locomotor circuits in the mammalian spinal cord. Annu Rev Neurosci, 2006. 29: p. 279-306.
3.Kiehn, O., Decoding the organization of spinal circuits that control locomotion. Nat Rev Neurosci, 2016. 17(4): p. 224-38.
4.Kjaerulff, O. and O. Kiehn, Distribution of networks generating and coordinating locomotor activity in the neonatal rat spinal cord in vitro: a lesion study. J Neurosci, 1996. 16(18): p. 5777-94.
5.Hagglund, M., et al., Activation of groups of excitatory neurons in the mammalian spinal cord or hindbrain evokes locomotion. Nat Neurosci, 2010. 13(2): p. 246-52.
6.Bouvier, J., et al., Descending Command Neurons in the Brainstem that Halt Locomotion. Cell, 2015. 163(5): p. 1191-1203.
7.Chapin, J.K. and D.J. Woodward, Somatic sensory transmission to the cortex during movement: gating of single cell responses to touch. Exp Neurol, 1982. 78(3): p. 654-69.
8.Fitzsimmons, N.A., et al., Extracting kinematic parameters for monkey bipedal walking from cortical neuronal ensemble activity. Front Integr Neurosci, 2009. 3: p. 3.
9.Favorov, O.V., et al., Activity of somatosensory-responsive neurons in high subdivisions of SI cortex during locomotion. J Neurosci, 2015. 35(20): p. 7763-76.
10.Karadimas, S.K., et al., Sensory cortical control of movement. Nature Neuroscience, 2019.
11.Alexander, G.M., et al., Remote control of neuronal activity in transgenic mice expressing evolved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 Neuron, 2009. 63(1): p. 27-39.
12.Magnus, C.J., et al., Chemical and genetic engineering of selective ion channel-ligand interactions. Science, 2011. 333(6047): p. 1292-6.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