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7月21日 上午 4:50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科技

你想错了,这才是张雪峰的天价“选专业课”的真意

小西cicero 小西漫谈 2024-06-30


给中层家庭的一碗“疗妒汤”。

各位好,周末了,随口聊几句天。

前两天发了个视频,又是写稿又是录音又是后期制作,花了老半天功夫,做成了这个样子:


结果发出去没多久,就被一个视频号像素级盗用抄袭了,变成了他的东西。

颇为讽刺的是,我看他抄的这个视频点赞和转发还超过了我自己的。为什么呢?就因为我号没他大吧。
有朋友转发过来问我,我一时还挺语塞的,想说一句“名不必自我成,功不必自我立”、只要观点表达了,谁发都一样吧。但仔细一琢磨又觉得不是那么一回事——写文章本来就不容易,做成视频花的功夫又是它的两三倍,辛苦了半天最后连个版权都没有,难道能用一句“名不必自我成,功不必自我立”就能涵盖了么?

所以不争馒头争口气,我必须投诉一下这位挺无良的抄袭者、哦不对,。抄袭他都懒得抄,只是盗用而已。

其实这又要说到一个问题,之前的号全部阵亡之后,我知道重新起号真的很难了,这里面的原因并不单纯是因为文字版微信公众号已经过了风口期,更有抄袭的问题。
其实抄袭的问题文字版本来就存在了,几年前我号小的时候,文章被人拿去洗了很多次,后来写的慢慢有一点名气和影响力了,几个自己江郎才尽、天天以洗稿小号为要务的大V才收敛了很多。
如今我又重新成了这个行当里的小虾米,果然抄袭的人就又回来了。

不对,其实他们一直在。
我真的是忍不住想说,目前国内各个平台,对原创文字、思想的保护真的做的都是极差的,基本上就是一个放任大鱼吃小鱼的状态,这也让从头开始做新号真的很难起来。
而与之相对应的是,一个好不容易把号做大的博主,多半会选择万分小心的把自己的影响力保留下来。因为一旦影响力清零,这样的事情,真的就会纷至沓来。自媒体江湖有的时候真跟现实社会一样,只要你足够小,谁都可以踩你一脚。

所以你可以理解为什么这年头的大家都越写越“乡愿”,所有人都在做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东西。有价值的作品越来越少了。

算了,我这样说可能过于受害者视角,最近确实,接连的打击下,什么事情都不太顺。连带着写作的文思也受了很大的影响,坐在这里写字,我感觉就像前天跟特朗普辩论的拜登一样,没办法很好的组织自己的语言,也没了往日精巧的思维。
一个阿尔斯海默症困扰的老年人是值得同情的,衰老不是他的错,但他确实不适合继续担任美国总统。

同理,一个被接连的打击压得不知道写什么、不知道说什么的写作者也是值得同情的,但他确实不太适合继续吃这碗饭……

所以我该离开这个行当么?
不确定,但可能真的要停一段时间,在我把自己休整过来前,在这个号上,大家就听我扯扯闲篇,想到什么说什么吧。
跟我熟了的朋友应该不会烦,不接受这个节奏的朋友也请自便。
左手抄袭,右手小黑屋,每每想起这个,真的不知道再继续写有什么意思。

捎带手回答一个读者的问题吧。最近高考出分了,有朋友又问了那个每年都会有的问题——给孩子报什么专业。

这个问题最近几年我几乎每年一答。但答多了我慢慢品出了一些味道,我觉得要思考这个话题的家长和考生,可能很多都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中间阶层。而中间阶层多数情况下对自己的命运是无力的。那些真正有能力荫蔽自己子女的家长,或者再不济是某个铁饭碗行业有背景的家族,能让孩子当上“学二代”“电二代”“油二代”“银二代”……多半悄悄地就替孩子把专业给报了。
只有那些知道自己乃至亲属、朋友的能力没有办法给孩子提供进入某个行业捷径和帮助的家长,才会纠结报专业的问题。
而其实,当你开始纠结这个问题的时候,你就无法解决这个问题了。
这种家庭的孩子,无论报哪个专业,最终就业可能都会很难。因为在工作难找的大环境下,家长在找工作上使不上劲,在很多小地方基本就等同于孩子找不到工作。

就像我自己当年一样,说来也是名校毕业,但若回了家乡,真的找不到很合适的工作。因为越小的地方、找工作越靠关系。而未来一段时间,“小地方”会越来越多……
从这个角度我们其实可以理解,为什么曾经辅导考研的张雪峰老师可以转行指导大家报专业,也能理解他敢开价两万一次的报名指导课——

我其实很怀疑张雪峰老师的“私人订制”版选专业辅导课能不能真的帮到那些孩子。

但我理解那些家长的心理——通过交这笔钱给张雪峰,家长在告诉孩子(同时也自我安慰):孩子,爸爸妈妈尽力了,拿出几个月的工资给你找个明白人好好规划一次人生,将来再找不到工作,也不要埋怨我们。

我觉得无非就是这种心理,让张雪峰老师靠这一门“辅导课”三小时就赚了两个亿。
可我还是想说,这更多就是个《红楼梦》里的“疗妒汤”——安慰剂一样的东西。真等上四年七载,孩子毕业了能不能找到工作?
这谁能说得准呢?
说句不好听的,到时候张老师自己还在不在干自媒体这行,甚至还是不是风云人物,我看都不一定。

安慰剂,其实就是个安慰剂,身处中层、自己都未必保得住自己工作的家长们,想用这种方式买个对孩子未来的不亏心。

当然,张老师的有一个判断,我还是比较赞同的,就是新闻这个专业不能报。作为一个公媒体、自媒体都大小干过一些的人,我觉得我还算比较有发言权的,报纸、电视这些传统媒体在这个时代已经没什么意思了、况且现在岗位都在收缩。自媒体么……除非你想让孩子像现在的我一般遭受这种之前努力一次清零,如西西弗斯推石头一般的刑罚,否则我也不建议。

所以,总之不建议报新闻专业。

其实我也不建议报张老师的那个什么“指导课”,真有那两万块钱,家长不妨利用这个暑期带着孩子(或者让孩子自己)找个地方好好玩一玩,把握现在,给孩子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
也说不准,通过这次旅行,真让孩子见识了社会,反而有利于他未来的人生选择。我是说,他们自己的人生选择。
至于什么专业这种事情,说句实在话,我想了又想,这年头除了某些专业极坑,你要非说什么专业极好,出来就一定能找到工作,对你我一样无力的社会中层们来说,我想终究是不存在的。

全文完
本文2000字,随笔聊聊天,感谢读完,艰难时期,喜欢请三连加关注,多谢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