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后大流行时期的生活168——手卫生·其二【肥皂洗手的效果】

淡斋达原 淡斋达原
2024-08-22
我们在《后流166-手卫生·其一【洗手的意义】中介绍了洗手在防疫生活中重要性,但还没有介绍用什么洗手和怎么洗手。上千年以来,个人的手部卫生在不同的社会和宗教文化中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可以用作手卫生的卫生制剂有很多,通过使用卫生制剂可以破坏病原体并影响传染情况的作用也早已得到了充分的证实[1]。许多传染病,包括呼吸道疾病和肠道疾病,以及各种非病毒病原体(比如支原体),都可以通过受污染的双手进行传播。使用肥皂和清洁的水对双手进行清洗早已被建议作为预防病毒传播的最有效措施之一,当然也包括新型冠状病毒[2]。所以今天我们主要分享一下肥皂,这一历史悠久的清洁物品在后大流行时期的一些作用。

本期分享主要有以下内容:
  • 肥皂洗手的清洁原理

  • 肥皂洗手的实际效果

  • 肥皂洗手的推荐时间


一、肥皂洗手清洁原理

肥皂的有效成分是长链脂肪酸的钠盐或钾盐,从定义上来说属于表面活性剂。洗手时使用肥皂可以很有效的去附着在手上的病原体,通常来说有两种机理在起作用:
(一)灭活作用
病毒从结构上来说可被分为两类:包膜病毒和非包膜病毒,两类病毒最大的区别就在于病毒的核心结构“蛋白质衣壳”外面是否有一层包膜。包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它的存在能加强病毒的伪装,使得病毒容易进入宿主细胞,亦可增加病毒结构上的稳定性,然而一旦包膜病毒离开宿主暴露在外界环境中时,其表面的包膜就容易被脂溶剂、脱脂剂、强碱等物质洗脱、破坏。消毒剂破坏了包膜病毒的薄膜以后,导致了病毒死亡和无法传播。某种意义上来说,包膜病毒实际上是最容易被卫生制剂化学灭活的微生物之一这里所说的灭活原理主要针对包膜病毒[3]。尽管新型冠状病毒造成全球范围内的大流行,并夺走了无数人的生命与健康,但相对幸运的一点在于新冠病毒是很典型的包膜病毒,其包膜可以被肥皂破坏。

(二)去除作用
我们在使用肥皂和清水进行洗手时,会不断地揉搓双手,这一机械清洗的过程可以很有效地去除从感染者体内释放后可能粘附的污垢和有机物(例如粘液、痰、其他身体分泌物/排泄物等),也可以从物理层面去除附着在皮肤上的病原体(有包膜和无包膜病毒、细菌、细菌芽孢、肠道寄生卵等)。另一方面,肥皂溶解后会在水中形成胶束,肥皂水溶解污垢或土壤负荷的极性(亲水)部分的能力与肥皂胶束溶解土壤负荷的非极性(疏水)部分和脂质包膜病毒的能力相补充。这种物理清除还可以去除手上与病原体相关的无机物或有机物(实验中一般称之为“土壤负荷”),从而减少其他消毒溶液的的灭活效果[4]。简单来说,通过使用肥皂进行手卫生可以冲洗掉更多的病原体。

一旦污垢、土壤负载和相关病原体的极性和非极性成分被溶剂化,它们中的每一种都可以通过起泡、摩擦和冲洗的过程被物理去除。考虑到新型冠状病毒可以在皮肤表面存活3.5~9个小时[6],及时使用肥皂清洗双手就显得非常必要了。

二、肥皂洗手的实际效果

在上一部分我们介绍了肥皂应对病毒和其他病原的清洁原理,那么它在处理新型冠状病毒的实际表现如何呢?在2020年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使用悬浮溶液方法,测试了三种不同TFM(Total Fatty Matter,总脂肪含量)的普通皂条(肥皂),将皂条制备成8%的溶液,并在 40°± 2°C下接触时间20 秒来对灭活效果进行评估[7]。从结果上来说,具有不同TFM含量的皂条均使得病毒量减少了≥3log10

而在另一项实验当中,研究人员使用了含有氯间二甲苯酚的条皂(测试浓度为0.014%),并使用了5%的胎牛血清作为有机负荷[8]。从结果上来说,在30秒的接触时间后,对新冠病毒实现了≥4.1log10的灭活。

这足以说明肥皂在杀灭新冠病毒方面的效果。

三、肥皂洗手的推荐时间

通过以往的建议和上面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对于使用肥皂洗手的推荐时间都是至少20秒。这主要是因为肥皂需要时间来产生溶解脂肪包膜和皮肤上油脂所需要的泡沫,并且需要充分接触双手后,再使用流水进行冲刷,以便去除溶剂和可流动的污垢、有机负荷及病原体等。在一项针对大肠杆菌的研究中,建议至少保持10秒钟的起泡时间,然后再进行至少10秒的冲洗[9]。当然,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也可以选择自动起泡的液体肥皂来省略手动起泡的时间。

受限于篇幅,关于普通肥皂与抑菌肥皂的对比、肥皂与洗手液的对比、以及如何洗手等内容,将放在之后的分享中继续。
以上就是本期分享的全部内容,如果有什么问题欢迎给我留言,也可以给我发送邮件(dzdyzj@126.com)

(文中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公开渠道)
欢迎大家在公众号首页给我留言,讨论和交流各种新冠相关或者公共卫生方面的问题,也可以留下你的疑问或对分享内容的质疑,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我会逐条进行回复。另外如果大家觉得该公众号或某期分享对你有帮助,可以关注公众号或分享给自己的亲朋好友。希望大家都能在大流行期间保持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坚持到大流行真正结束的时候。
参考资料:
  • [1]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09)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guidelines on hand hygiene in health care. 2009.

  • [2]United States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 Prevention (2020a) United States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Handwashing: clean hands save lives. 2020a.

  • [3]Ijaz & Rubino (2008) Ijaz MK, Rubino JR. Should test methods for disinfectants use vertebrate virus dried on carriers to advance virucidal claims? Infection Control and Hospital Epidemiology. 2008;29:192–194. 

  • [4]Chaudhary et al. (2020) Chaudhary NK, Chaudhary N, Dahal M, Guragain B, Rai S, Chaudhary R, Sachin KM, Lamichhane-Khadka R, Bhattarai A. Fighting the SARS CoV-2 (COVID-19) pandemic with soap.

  • [5]Sickbert-Bennett et al. (2005) Sickbert-Bennett EE, Weber DJ, Gergen-Teague MF, Sobsey MD, Samsa GP, Rutala WA. Comparative efficacy of hand hygiene agents in the reduction of bacteria and viruses. American Journal of Infection Control. 2005;33(2):67–77. doi: 10.1016/j.ajic.2004.08.005.

  • [6]Hirose et al. (2020) Hirose R, Ikegaya H, Naito Y, Watanabe N, Yoshida T, Bandou R, Daidoji T, Itoh Y, Nakaya T. Survival of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SARS-CoV-2) and influenza virus on human skin: importance of hand hygiene in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2020;104:246. doi: 10.1093/cid/ciaa1517. 

  • [7]Mukherjee S, Vincent CK, Jayasekera HW, Yekhe AS. Antiviral efficacy of personal care formulations against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Infect Dis Health. 2021 Feb;26(1):63-66. doi: 10.1016/j.idh.2020.09.003. Epub 2020 Sep 17. PMID: 33012695; PMCID: PMC7498208.

  • [8]Ijaz MK, Nims RW, Zhou SS, Whitehead K, Srinivasan V, Kapes T, Fanuel S, Epstein JH, Daszak P, Rubino JR, McKinney J. Microbicidal actives with virucidal efficacy against SARS-CoV-2 and other beta- and alpha-coronaviruses and implications for future emerging coronaviruses and other enveloped viruses. Sci Rep. 2021 Mar 11;11(1):5626. doi: 10.1038/s41598-021-84842-1. PMID: 33707476; PMCID: PMC7952405.

  • [9]Jensen DA, Macinga DR, Shumaker DJ, Bellino R, Arbogast JW, Schaffner DW. Quantifying the Effects of Water Temperature, Soap Volume, Lather Time, and Antimicrobial Soap as Variables in the Removal of Escherichia coli ATCC 11229 from Hands. J Food Prot. 2017 Jun;80(6):1022-1031. doi: 10.4315/0362-028X.JFP-16-370. PMID: 28504614.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淡斋达原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