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市州观察】德阳:GDP突破3000亿元,动力何来?

四川制造 2024-03-29




刚刚过去的2023年,德阳经济干得怎么样?


1月22日,德阳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布“答卷”:2023年,德阳实现GDP(地区生产总值)3014.4亿元,这是其GDP首次突破3000亿元大关。


从2011年首破千亿,到2018年跨越2000亿元,再到2023年冲上3000亿元——德阳,成为继成都、绵阳、宜宾之后,全省第四个登上“GDP三千亿”台阶的市州。


这一成果,源于德阳锚定“四五五六”发展总思路,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抓发展,实现了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同时加快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实现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创新驱动提质增效、区域合作纵深推进,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千亿,意味着什么?

从1983年建市时地区生产总值仅为16.6亿元,到2023年破3000亿元,德阳用了40年。


这段40年的征程,是一座城市一步一个脚印的爬坡之路。


1993年德阳经济总量达100亿元,1997年突破200亿元,2003年突破300亿元……到2011年,德阳经济总量首次突破千亿大关,随后每年继续递增。


到2018年,德阳用7年时间“再造一个新德阳”,迈上2000亿元台阶。


而下一个台阶,并未等太久。2023年,德阳经济总量突破3000亿元。


从16.6亿元到1000亿元,德阳用了28年;从1000亿元到2000亿元,德阳仅用7年;从2000亿元到3000亿元,用时缩短至5年,成绩来之不易、难能可贵。


28年、7年、5年,每个千亿之间的时间间隔渐次缩短,也体现了德阳发展潜能的持续释放,创新动能转换成效渐显。


从跨越台阶时间的不断缩短,我们看到了加速发展中的德阳。从总量和增量上,我们更能看到一座经济大市的担当。


“德阳的发展让人欣喜,既能保持较快增长速度,又培育出了新的支撑产业。”省社科院研究员盛毅注意到,这几年,德阳在清洁能源装备和新材料等产业不断发力,速度和质量都在提升。


在盛毅看来,和其他省内发展排名位居前列的城市相比,德阳的行政辖区面积与人口数量都不占优势,取得如此成绩实属不易。


西南财经大学西财智库主任、首席经济学家汤继强则认为,德阳GDP迈上3000亿元台阶,背后是德阳市委、市政府的不懈努力,瞄准了关键环节、新赛道、新领域,敢于出手。汤继强说,德阳是制造之都,但德阳不仅守好了自己的长板,又在新赛道、新领域,包括数字经济、农旅融合、城乡一体化等方面下了功夫。“既锻了长板、又补了短板。”


三千亿,如何炼成?

一个千亿台阶接着一个千亿台阶,德阳发展的步子越迈越快,喜人的数字背后,更是经济结构和质量的持续优化提升。


现代化产业体系正是德阳产业的底蕴和发展根基,参与全球城市竞争的安身立命之本,也是挑起经济大市大梁的底气之源。


德阳是联合国清洁技术与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国际示范城市、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全国三大动力设备制造基地之一,拥有工业大类34个,占全国已有工业大类的82.9%,连续三年入选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


过去一年,德阳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40家,建成数字化车间82个,“5G+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20个,3家企业入选国家数字化转型贯标试点名单,2家企业入选工信部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和优秀场景。


产业新赛道布局稳扎稳打,深耕新能源产业的“小巨人”企业英杰电气已成为国内功率控制电源、特种工业电源设备的强势品牌和优秀供应商,以新能源、新材料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功率控制设备居行业领先地位。百亿项目天合光能项目一期已开始试生产,二期追加投资建设的13GW单晶拉棒及配套项目也已启动建设。


2023年,德阳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9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8家、科技中小企业205家、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家、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144家,高新技术产业营收超1700亿元、增长12%以上。德阳已跻身全国城市创新能力百强。


过去一年,德阳全市上下呈现出“一刻都不能耽误,一步也不能停歇”的劲头,争分夺秒提速一步、快人一步。


2023年,德阳448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年度计划的14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4%。25个新招引重大项目在一年内竣工投产。跨境电商交易额增长216%,进出口总额达226.9亿元、增长26.1%。


踏上下一个千亿台阶,路在何方?

跻身三千亿方阵,意味着德阳进入了赛道新起点,接下来的路,更要举步生风,行稳致远。朝着下一个千亿台阶,德阳的空间在哪?机遇又在哪?


打造中国装备科技城是重点发力点之一。2023年8月,德阳市发布《中国装备科技城建设规划(2023—2027年)》,正式启动中国装备科技城建设。德阳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2024年,德阳将强力推动德阳大学科技园建设,同时,围绕清洁能源、智能制造、通用航空、育种等领域,创建多个高能级创新平台。


“这要求德阳必须在科技创新上下功夫,除了稳固已拥有的装备生产优势,还要在科技创新、新产品开发上走在前列,真正做成中国的装备科技城。”盛毅说。


德阳还提出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壮大“3+1”主导产业,夯实高质量发展硬支撑,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布局发展工业机器人、工业软件、北斗导航等“新星”产业链。实施蓝鲸倍增、百亿突破、转型升规三大攻坚行动。推动数字化全链条赋能,加快构建“一核两带一飞地”产业空间布局。


善借地利,也要能顺天时。


身为经济大市,肩负着国家战略,给了德阳更多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走在前列的机遇。其中,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都都市圈建设,正是最大的机遇,也是德阳迈向下一个千亿台阶的发力方向之一。


抢抓机遇,德阳已有部署,将着力构建跨区域产业生态链、推进一体化开放协作区、完善半小时通勤交通网、打造无差别优质生活圈,深度融入成都都市圈,推动成德协同产业园建设。同时,加快与成都、宜宾、眉山、遂宁等地共建锂电产业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特色食品产业集群和航空装备产业集群,打造成德冷链物流协同发展核心区。


这与汤继强的想法不谋而合。他提出,德阳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德阳产业发展好了,可提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产业发展格局。”


汤继强认为,对德阳而言,“GDP三千亿”只是个新起点,德阳要调整运动姿势和长跑状态,不断攀登经济新高峰,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德阳贡献。


盛毅则建议,德阳要瞄准更长远目标,在新兴产业发展上有更大作为,提高新兴产业比重。


在冲刺“GDP四千亿”的征程上,德阳将抓紧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大机遇,强化区域协同发展,在贯通一域与全局中有效拓展经济纵深,努力把国家战略势能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动能。




👉️【市州观察】德阳罗江区:轰响工业“主引擎” 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
👉️【市州观察】达州:念好“两”字诀,炼成百亿项目“收割机”

往期推荐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