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四川:构建产教融合新格局 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四川制造 2024-03-29

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三位一体”统筹安排、一体部署,指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


1月22日,四川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蓉开幕。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基础上,提出了“产业、科技、人才、教育”四位一体的发展规划,翻开了四川产业、科技、人才、教育协同发力的新篇章。


如何促进产业与教育深度融合,将四川人口优势变为人才优势,服务现代化四川建设?代表委员们献智聚力,助力我省构建产科教融合新格局,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校企“双向奔赴”

在方向和质量上

着力打造产教融合新高地


“四川应构建产科教融合新格局,营造产科教融合新生态。”省政协委员、四川轻化工大学党委书记王洪辉告诉记者。今年他提交的提案是,建议围绕四川新兴产业集群布局建设产科教联合体,打造产科教融合新高地。具体而言,建议构建“厅(局)+市(州)+高校+企业”的产科教联合体,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汇聚政府、园区、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构建技术链、产业链、企业链和价值链共同体,赋能高质量发展。


事实上,打造产科教融合新高地,四川各高等院校、企业已经在“双向奔赴”。


省政协委员、西南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廖斌接受记者采访(胡敏 摄)


省政协委员、西南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廖斌介绍,西南医科大学是全省第三所拥有医学类博士点的博士授予单位,已有一定的产学研结合的基础。近年来正在推动区域医药健康中心的建设,希望通过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泸州医药产业健康发展,为我省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而据省政协委员、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巩秀芳介绍,自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以来,东方汽轮机公司就全面实施和高校的联合培养,与四川大学建立了“产教融合联合培养基地”,与众多一流高校联合培养硕、博士研究生,联合招收博士后联合研究和协同创新,取得多项重大科研成果。技能人才方面,也与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共育人才,联合开设智能焊接技术、智能制造技术等特色专业,还成立了“东方汽轮机工匠班”“东方电气班”“中国特色学徒制订单班”,为企业定向培养技能人才。


省两会期间,省政协委员认真履职(鲍安华 摄)


“双向奔赴”的过程中也有不少“中梗阻”亟待解决。


四川省人大代表、全国技术能手、四川爱达乐食品有限责任公司高级技师范忠做了25年面点师,他发现,当前很多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发展需求间脱节。他建议,职业院校应聘请企业专家入校参与教学或者对专业培养方案及课程设置提供支持,为学生提供实践经验。同时学校应进一步拓展实训平台,支撑学生在不同的平台实训,明确个人职业目标。


“‘供需对接’是提升产教融合效果的关键。”四川省政协委员、资阳市政协副主席李发刚认为,当前我省传统制造业正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也在飞速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作为保障。他建议,经信、教育和人社等相关职能部门联合起来为企业和学校搭建人才供需平台,组织相关企业、机构和社会组织,共同提供行业人才需求、社会用工情况,帮助学校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安排,培养能够支撑产业发展的人才。


“人才培养还要有前瞻性。”四川省政协委员、泸州市政协副主席杜旭林提醒,人才培养有周期,不仅要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还要根据未来发展方向提前布局。比如宜宾泸州地区有很大发展潜力的竹产业,相关的人才未来需求将不断增长。


人才培养不仅方向要与企业需求匹配,质量更是要与企业发展相适应。如何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巩秀芳建议,应加强工程硕士、博士联合培养力度,支持高校青年教师来企业“挂职”锻炼,支持企业优秀人才在高校或研究院所“挂职”“挂岗”,支持全国重点实验室与高校实施联合培养、联合授予学位。同时,扩大职业院校专业设置自主权,鼓励职业院校主动对接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所需,开设高端数控机床等先进制造关键领域紧缺专业。开发装备制造精品课程,建立双师互聘共管机制。



区域协同发力

建设产教融合试点城市

助力高质量发展


2023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达到50个左右,试点城市的突破和引领带动作用充分发挥,在全国建设培育1万家以上产教融合型企业,逐步形成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推进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设”。建设产教融合试点城市是今年的工作重点,也是代表委员关注的一大热点。


省人大代表、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刘志勇接受记者采访(乔薇/摄)


省人大代表、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刘志勇这次带来的正是《关于支持泸州建设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的建议》。他介绍,泸州市在产教融合方面具备良好的基础,全市有职业院校24所,共开设28个大类139个专业,涵盖一、二、三产业发展需求;建有各类产业学院7个,机电、汽修、建筑施工、电子信息等各类实训(研习)基地435个。同时,泸州将产教融合作为重点工作,纳入全市“十四五”规划,加快推进以“教培产城”融合发展为显著特征的全国首座新时代工匠城——中国西部工匠城建设,着力构建“1区2园7极N点”的产教融合发展新格局。


因此,他建议,支持泸州市入选省级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同时,建议四川省在推荐申报第三批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工作中,将省级产教融合试点城市作为推荐城市向国家申报。


省政协委员、四川科技职业学院副校长包国容


省政协委员、四川科技职业学院副校长包国容也在重点关注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设。通过调研,她发现我省不少地方在产教融合方面作出了积极探索。如,眉山着力建好“集成、共享、开放”的产教融合联盟信息化平台,发挥联盟平台枢纽作用,协同链接各方资源;德阳作为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全国首个职业教育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示范区,也是全国唯一拥有两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地级市,产教融合在职业教育中一直发挥着先锋作用。


“开展省级示范性产教融合型城市创建工作,将为我省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包国容建议,探索产教融合体制机制,对标《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加快促进我省各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推进“政府出补贴、企业出场地、校企共建共享”建设模式,支持校企共建企业校区和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产教融合重大平台,设立科技专项,支持职业学校面向高端产业重点建设示范性应用技术创新中心;支持校企协同攻关,实施专项行动计划,推动职业学校对接服务“独角兽”企业。做好产教融合重大项目,进一步做深做实做好四川省产教融合示范项目建设,建设全国领先的生产性实训中心,力争建成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省政协委员高善峰


练好发展“内功”,也不忘开放合作。


在省政协委员高善峰看来,我省高职教育不仅要实现高质量发展还要加强对外开放。“做好职业教育对外合作,不仅可以为四川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类型、更多海外经历的应用型人才,还可助力四川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夯实人力资源基础。”


高善峰建议,出台配套政策,支持职业教育“走出去”,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职业教育支持。助力建设“四川职教”品牌,推动更多经贸合作在当地落地。同时,在职业教育领域培养一批发展中国家选派的优秀国际学生,出台激励政策,促进技术人才“南南交流”。


代表委员描绘的教育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愿景,与政府相关部门的部署谋划“同心同向”。据了解,2023年四川省教育厅编制《学科专业设置服务六大优势产业发展分析报告》,新增急需紧缺和新兴交叉专业66个、调整撤销26个,为四川新型工业化建设提供了更加坚实的支撑。


众人拾柴火焰高。在2024年开年之际迎来的省两会,代表委员汇聚的产教融合新智慧,将点燃教育强省新引擎,为制造强省建设注入新动能。




👉️四川:创新潮涌向“新”而行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坚定信心 稳中求进 力开新局——代表委员热议政府工作报告

往期推荐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