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专访夏骥:关于智库的那些事儿

夏骥 上海华略智库 2022-12-24



作者:夏骥 华略智库主管合伙人、首席研究员、长三角研究院院长

来源:上海人民广播电台《长三角之声》


随着我国跨入转型关键阶段,社会多元化已带来政治、战略、体制等诸多方面困惑。为辅助政府提高决策水平和治理能力,近年来,各类智库机构如雨后春笋般竞相涌现。活跃于政经等专业领域,智库究竟是怎样的机构?身在其中的研究员需要身怀何种绝技?一起来看华略智库夏骥院长的揭秘!


全文4361字,阅读约13分钟




主持人:夏院长好。咱们先来说说智库,夏院长您怎么理解?


夏骥:主持人好,听众朋友们好。谈到智库,大家比较熟悉的可能是兰德智库。一般认为,智库就是智囊,是为决策者提供辅助决策服务的机构。事实上,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其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党和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的重要支撑,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意见》也明确了智库的定义,指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以战略问题和公共政策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服务党和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研究咨询机构,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标准:


1.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相对稳定、运作规范的实体性研究机构;

2.特色鲜明、长期关注的决策咨询研究领域及其研究成果;

3.具有一定影响的专业代表性人物和专职研究人员;

4.有保障、可持续的资金来源;

5.多层次的学术交流平台和成果转化渠道;

6.功能完备的信息采集分析系统;

7.健全的治理结构及组织章程;

8.开展国际合作交流的良好条件等。


智库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意见》将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分为以下类型:


一是党政部门智库,比如党委和政府的研究室,是为党政领导进行参谋辅助的核心部门;二是社科院,比如中国社科院和地方社科院、社科联等;三是党校行政学院,比如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以及地方的党校、行政学院等;四是高校,大家都比较熟悉;五是科研院所,比如大家经常提到的大院大所。


六是企业智库,其中又分为两种,一种是各类企业的内设研究机构,比如阿里研究院、腾讯研究院等,另一种是市场化的研究机构,华略智库就属于这种类型。



七是社会智库,民政部等9部委在2017年印发了《关于社会智库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社会智库由境内社会力量举办,以战略问题和公共政策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服务党和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为宗旨,采取社会团体、社会服务机构、基金会等组织形式,具有法人资格,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持人:智库的日常运营是怎样的?身在其中的研究员每天都做哪些工作?


夏骥:以华略智库为例。作为一家企业智库,兼具企业和智库的双重特征。


一方面,华略智库要按照企业的运行规律,确保日常正常运行。华略智库的近60名员工大体分为两个板块:一个是研究板块,大概占到员工总数的90%;另一个是行政板块,包括人力资源、财务管理、科研服务、后勤保障等岗位,为华略智库的运行提供保障。我们也会按照市场规则,对团队和员工开展KPI考核。


另一方面,华略智库要按照智库的机构特征,统筹开展各项工作。对于研究员而言,日常工作主要是三个方面:


一是接受委托——开展研究——提交成果。这是研究员日常最重要的工作内容。


二是学习培训——头脑风暴——提升能力。智库中有句话:一天不学习,自己知道;两天不学习,同事知道;三天不学习,甲方知道。应该说,智库的工作就是学习,学习就是工作。


在华略智库,我们有多样的学习机会,新员工有入职学习,部门有复盘学习,公司会组织专家讲坛,同时还有干中学和实地调研学习。我们鼓励研究员考取专业职称和执业资格证书,这些都是研究员终身受用的。


特别是我们要求全体员工——包括行政服务人员——都要开展原创研究,通过这种方式锻炼大家独立思考、独立研究、独立表达的能力,每年我们都会从全年的原创研究中精选最好的原创成果并汇编成册,今年已经出版了第二辑。



三是主动思考——主动发声——探索方法。作为研究员,必须把思考作为一种习惯,并且要主动发声。我们鼓励研究员在学术期刊以及电视、广播、报纸、杂志上发表观点,传播华略智库的思想认识。更进一步的要求,就是能够提炼出智库特有的研究方法,类似波士顿矩阵这样的,当然,这是一项非常高的要求,但是作为智库,必须要有自己的方法论。



主持人:中国智库的地域分布中,北京最为集中,上海次之,当然影响力较大的也都在京沪。请问智库和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之间有哪些关联?


夏骥:没错。如果放眼全国的前三个智库最为集中的城市,那就是京沪深。这三个城市也分别是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的中心城市(或之一)。总的来看,智库与所在城市之间是相互支持、相互赋能的。为什么这三座城市的智库最为集中?我们认为有以下几个优势:


一是应用场景。京沪深三座城市都处于全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又都是超大型城市,本身就具有很多探索性、开创性的研究需求,城市自身的情况又比较多样,能够支撑各类智库的发展。


二是经验输出。京沪深三座城市引领三大城市群发展,城市群内其他地区,都主动对标这些中心城市,主动复制推广好的经验做法,并且会主动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再创新,对于智库的需求也比较迫切。



三是人才资本。智库最核心的资本是人才资本。京沪深三座城市本身都是人才培养高地,又具备强大的人才吸引力,能够为智库提供充足的人才选择;智库研究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又能够激发出更多的思想火花。


四是开放包容。智库研究百家争鸣,需要一个相对包容的环境。同时,我国的企业智库、社会智库发展还相对滞后,竞争活力不足。京沪深三座城市都以开放包容著称,市场化程度又比较高,各种智库类型齐全,能够开展良性的竞争。


主持人:一般来说,智库研究会有几方面的问题,比如对策不灵,不能落地,或者大而化之。这些问题该如何解决或者避免?


夏骥:您刚才提到的,是我们在智库研究特别是政策研究中常见的三种问题:


一是无效研究。顾名思义,就是开展的研究或者制定的政策本身是无效的,即使完全落地,也是达不到政策目的的。


二是政策空转。也就是研究结论或者政策工具本身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在政策导向和操作落地方面还存在鸿沟,无法达到政策初衷。


三是合成谬误。也就是单就某项研究或者政策本身而言,方向正确,落地也有抓手,但是如果放在整个政策系统当中,可能就会出现力量的抵消,也就是大家常说的“政策打架”。


要避免以上问题,智库就要做到三个方面:


一是要深化问题理解,对于所研究的问题要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前期工作要做足,既要接天线,又要接地气,要形成与甲方全面深入对话的能力。


二是要深化调查研究,就是要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结果导向,这样所研究的结论才能“像”,而不是放在哪里都能用的“大呼隆”。


三是要摒弃理想主义,我们的经济社会运行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尽管抽象的数学模型、理论框架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问题,但是在政策建议上,一定要充分考虑具体的实际情况,不能过于理想化。


主持人:智库研究员都需要哪些技能?有哪些职业门槛么?


夏骥:根据华略智库的经验,我们在招聘研究员时,一般会考虑几个方面的因素:


一是热爱。智库研究是一项比较艰苦的工作,研究员首先要热爱这个岗位,才能愿意为之奋斗,也才能享受到其中的乐趣。所以,我们特别强调价值观的认同。华略智库的价值观——专业极致、共创共享,印刻在每一个华略人的心里。


二是学习。刚才已经和听众朋友们交流过,智库的工作就是学习,学习就是工作,我们面临的每一项任务,都可能是开创性的,都是没有太多经验可以参考的。因此,研究员一定要具备强大的学习能力,特别是加强对于政策文件的学习。我们要求研究员要实时关注中央和各地出台的政策,并定期开展政策学习。


三是思考。研究员要具备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敏感性,我们要求研究员每天都要收看收听新闻联播和上海新闻。具体来看,就是要勤动脑,形成自己的观点;勤动笔,输出自己的观点;勤动嘴,表达自己的观点。



四是技能。研究员还是需要具备智库研究的一些基本技能,包括信息搜集能力、提炼总结能力、空间制图能力、数据挖掘能力、产业分析能力等等。


五是情怀。智库研究还是需要深厚的情怀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华略智库的情怀,就是感知中国发展的真实温度,见证逐梦时代的前行脚步,我们与祖国同频共振,与时代同向同行。


六是专业背景。华略智库以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为主,如果研究员具备相应的知识背景,工作推进中会有更好的基础。但是我们并不刻意强调,也欢迎多元化专业背景的小伙伴加入,大家能够从不同的视角看待问题、思考问题。



主持人:智库研究员的职业发展如何?


夏骥:智库研究员的职业前景还是非常好的,无论是初出校门的新同学以此作为踏入职场的始发站,还是具备一定工作经验的老同学以此作为职业旅途的中转站,或是非常热爱决策咨询的小伙伴以此作为职业追求的终点站,智库都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在华略智库,我们的小伙伴经过一段时间的职场锻炼,能够获得成熟的心智,更好地学习到为人处世之道;能够获得谋生的技能,都能够成为某个专业领域的出色匠人甚至研究专家;当然也能够获得更好的薪酬,让大家能够获得同行业平均水平之上的待遇。



主持人:我们看到华略智库也在招聘研究员,和我们说说相关的岗位吧。


夏骥:目前,华略智库的多个岗位正在招聘,包括城市研究方向、产业研究方向、战略研究方向、金融研究方向、文旅研究方向、开放研究方向、评估研究方向等,热切欢迎各位小伙伴共同加入。在华略,大家得到的不仅仅是一份工作,而是能够将工作与兴趣相叠加的事业。


小伙伴们选择就业,主要是看中三个方面:一是要有回报,要能够体出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获得比较体面的收入,不为面包和牛奶发愁;二是要有氛围,和同事们相处融洽,公司氛围积极向上,大家在一起很开心;三是有价值,所做的工作是非常有意义的,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为我们的服务对象做一些事情。



一般来说,上述三点中只要能够满足两点,大家就能够呆下去,比如某个工作做着没意思,但是收入不错,同事关系也很好;或者某个工作收入不高,但是大家相处不错,做着也很有意思;或者某个工作同事之间关系进展,但是收入不错,做着也挺有意思,大家都能呆下去。但是在华略智库,我们是能够同时具备以上三个方面的,这样大家就能够把工作升华为事业。(相关岗位请阅读《华略智库2022招聘|校招&社招,寻找不一样的你!》



主持人:最后一个问题,夏院长,您怎么看待智库行业的发展?


夏骥:我们对于智库行业的发展还是比较乐观的。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应该说未来各类决策部门——包括政府和企业——对于智库的需求会越来越大。


《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对外传播能力和话语体系建设,提升我国智库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随着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要向全球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供更多的中国理念、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当然,这个过程会需要一些时间,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下面这些文章,可能你也喜欢   

【原创】《古镇旅游,敢问破冰之路》之四:同里杨掌柜,“民宿就是我的生活”

【原创】寻找增长新机遇: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半年度经济答卷PK

【原创】郭茹、夏骥对话上海人民广播电台:长三角水乡客厅的近零碳之路

【原创】原来,苏州这样招引科技人才

【原创】从远郊到前哨:上海这个郊区的顶层设计和底层逻辑

【原创】华略智库黄玉杰接受专访:“飞地经济”的浙江样板

【热文】世界500强企业分布图鉴:北京领跑,上海抢眼,成都破零

【热文】美对华“芯片战”弱点在哪?韩国这个动作说明了一切

【热文】一文讲透苏州“三大法宝”: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园区经验!

【热文】周其仁深度调研:预制菜产业高热度下的“冷思考”



别忘了点赞+在看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