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高考放榜日特刊|起点,并非终点;长跑,遇见奇迹

华小略 上海华略智库 2022-12-24



作者:华小略

来源:上海华略智库(ID:HUALUETT)


又是一年高考放榜日。成绩公布之际,总会有人欢喜有人忧。但是,没有人因为考试赢得所有,也没有人会因此而输掉一生。若干年后,那些或意气风发、或失意落寞的年轻人们,如今回过头再看,又会怎样审视当初的自己?或许,我们可以听一听华略智库“过来人”的高考心声。

全文6272字,阅读约16分钟


又是一年高考放榜时。

成绩揭晓的那一刻,一页青春就此翻过。无数18、19岁青年的未来,正在高考的见证下如期到来,对他们而言,此刻又是一个新的人生起点。

时至今日,00后所拥有的成长途径、上升通道远比过去要丰富得多,高考制度亦随之发生深刻改变:招录方式愈发多元、自主招生权限扩大、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在新时代,高考不再是“独木桥”,社会正在用不同的尺子来评价不同的人才。

当然,成绩公布之时,总会有人欢喜有人忧。但是,没有人因为考试赢得所有,也没有人会因此而输掉一生。若干年后,那些或意气风发、或失意落寞的年轻人们,如今回过头再看,又会怎样审视当初的自己?

或许,我们可以听一听华略智库“过来人”的高考心声。

华略智库小伙伴中,90%是80后、90后,绝大部分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他们或位至中高层,或为业务骨干,或是职场新秀。

本期推出高考特刊——这些“过来人”的高考往事,或许也可以给当下正在走“花路”的00后准新生们一些参考借鉴。


讲述人:陈昌智


中国人民大学本硕连读,现任华略智库轮值CEO、主管合伙人、新兴产业研究院院长


我有2次高考经历。第一次是非典那年——2003年,当时整个社会弥漫着紧张恐惧的气氛。那次高考我以几分之差错失重点线,因此选择再战一年。

2004年高考,我的成绩排名全县第1、全市第2、全省82。对这个结果我有些惊讶,因为感觉只发挥了70%的水平,一度觉得对不起“江东父老”而抑郁寡欢。

所以,人生就是如此奇妙,第一年感觉发挥很稳当,只达到二本线;第二年觉得前景不妙,结果却超乎想象。也是这就是人生......

考后的整个暑假,我都在田里、山上帮父母干农活。祖上N代都是农民,知道自己要“跳出农门”,格外珍惜这段时光。

我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后,发现自己不管是家境、见识、穿着,甚至普通话都被同学甩开,课业也一度落后,不免有些自卑。好在大学真的有很多选择,最终我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成长方式:做了很多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比如去支教去宣讲,比如把濒临倒闭的社团做到全校优秀社团,参加北京创业大赛获得团队总冠军和最佳CEO。

本科毕业后我选择直硕,2010年硕士毕业时,或许是“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我选择作为储备人才到上海某政府部门从事综合文字工作,从此与决策咨询结缘,期间也是几番辗转,对自己的人生道路数次迷茫,最终坚定目前的平台和事业。

回首18年前的高考,我觉得最感谢的是,即便我在很委屈、很困顿甚至绝望时,依然相信勤奋可以逆天改命。

工作后最大的感受是,没有一次成功可以一劳永逸,到每一个新平台都要从零开始、再次突破自己。

一直记着班主任给我的一句话:任何理由都不足以成为懒惰的借口!

讲述人:夏骥


本科就读于西南师范大学、硕士就读于华东师范大学,现任华略智库主管合伙人、首席研究员、长三角研究院院长



我的高中属于“专升本”。

1999年我第一次参加高考,那年5月8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轰炸我驻南大使馆,新闻报道的时候我正在做模拟试卷,当时悲愤地留下眼泪,更加坚定了知识报国的决心。

奈何我的知识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当年数学又其难无比,分数刚过专科线,于是我选择进入“高四”学习。

第二年高考,我考出了664分。我心中一直有个教师梦,所以毫不犹豫选择了西南师范大学,并被录取到地理教育专业。

高考之后的暑假,我忙着做家教挣生活费,入学之前大概挣了300元。

地理专业比较冷门,当年有不来报到的、或者报到之后申请转系的。但我认为地理学很有趣,入学之后勤学好问、主动思考,连续四年都是班级第一,并争取到推免至中国人民大学读研究生的资格。

但由于学校操作的原因,在离考研只剩下99天之时,被告知不能办理手续。于是我重拾书本复习备战,最终考入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期间我在专业期刊发表了20多篇论文,也有被收录到《人大复印》期刊的。

毕业之后,我考入上海的公务员,在政策研究部门。此后在机关里面开展了12年研究工作,期间也考取了中级经济师、中级统计师、注册城市规划师等职称和执业资格,然后在不惑之年辞职创业,加入华略。

回顾自己的读书生涯,感谢自己始终保持好奇心,始终保持对决策咨询的热爱,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始终保持勤奋的工作状态。

我们都是普通人,没有天赋异禀、骨骼清奇,如果能够取得比别人多一点点的成绩,无非就是因为比别人多一点点的付出。

讲述人:张继军


本科就读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现任华略智库文商旅研究院院长


和你们聊几句,别烦,我只聊几句。

一来心智熟得晚,二来岁月已然流逝了20余年,所以回顾当年的高考,竟搜刮不出什么特别的“惊”和“异”来。也许因为一切都比较平顺的缘故吧,不存在开盲盒的惊喜,无风无浪,意料中的成绩,提前批就录进了军校,总算遂了父母的愿,便从18岁开始计算工龄,开始领每个月几十块的津贴。

聊什么呢?聊直线加方块、刻板制式的军校生活?聊打靶拉练、养猪种菜,还是聊唱军歌、踢正步,亦还是翻墙、醉酒、谈恋爱?

我马上警告自己,别贩卖自己绿色梦幻中的所谓奢侈品,切莫自以为是、倚老卖老,妄图向你们,也包括我家今年同样将开启大学生活的那位,兜售些什么人生感悟、至理名言。权且代表为人父母者啰嗦几句大白话,送给迎来新启程的莘莘学子们。

1.你平安,父母才平安。记得报平安,啥时间、啥方式都令我们欢喜;

2.谁没几个好朋友,不在多,在知己,亲君子远小人;

3.路,在自己脚底下,说走就可以出发,光着脚也行;

4.别让手机,锁了你发现世界的双眼;

5.喜欢,就大胆去爱、去追。


讲述人:李磊


本科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就读于北京大学



从小学到高中的求学经历总体是比较顺利的。高三时因一个契机,拿到了儿时就梦想的北京大学的保送名额,当年新出了个政策,保送生都需要额外参加一个综合能力测试,就是把中学学过的九门课程放到一张卷子来考试。

也许是以往太顺,命运跟我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虽已过去二十余年,还是清晰记得自己以1.5分之差,错过了当年的这个幸运。

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我匆忙参加高考,结果差强人意,就这样阴差阳错上了华中科技大学(当时叫华中理工,没有任何贬低母校的意思),选专业时,又盘算着不吃亏的心理就稀里糊涂选择了一个当时学校录取分数较高的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大学四年时间,自己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继续追求北大梦和内心向往的专业,最终也算得以完成夙愿。

而后自从第一份工作与咨询结缘,直到如今已有十七载,踏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依然对这份职业保持着一颗炽热和敬畏的初心。

看到每年不断有朝气蓬勃年轻人的加入,如果要对他们寄语,那就是——做个靠谱的人。

讲述人:李守辉


本科就读于安徽蚌埠坦克学院、硕士就读于郑州大学,现任华略智库战略规划中心总监



我是1998年参加的河南高考,被安徽蚌埠坦克学院录取,攻读装甲兵指挥专业。

我的成绩属于过一本重点线的高分,当时本可以选择一所985、211高校就读,但由于看到98年军人长江抗洪以及二战坦克大战,就“鬼使神差”“年少轻狂”地报名了安徽蚌埠坦克学院,梦想着当一名指挥“千军万马”的坦克兵指挥官。

只有跨入军校大门的那一天,我才感觉有点后悔自己的“年少轻狂”,主要是没有想到军校会这么累、这么苦,竞争这么“内卷”。军校是一个以学生为兵员的军营,特别是作为陆军的指挥院校。

三个月的高强度体能训练、整齐划一的队列训练以及枯燥无趣的整理内务,特别一小时站军姿不晕倒、半小时下蹲晃动、一天两个10公里跑、一周二次15公里拉练,34分钟跑完万米长跑竞赛的我还没有进入全院前30名,这些片段和情节虽小,但始终让我难以忘怀。

15年的军旅生涯,磨炼了我坚强不屈的性格,塑造了我积极向上精神,培养了我干练踏实的作风。2013年,我转业到河南省宏观经济院。

依靠部队工作作风、学习能力和干事劲头,我当年就考取了中级经济师,4年内获评高级经济师,7年主持完成省级重点研究课题40余项,研究成果曾多次获得省级(包括国家发改委)、厅级等奖项,2017荣获河南省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一次,成功实现了一名转业军人到高级科研工作者的转身。

送两句话给准备入校的大学生:

第一句是人生如棋,落棋无悔,干什么有什么样子,努力实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

第二句是山不在高,有仙则灵,人的成长高度不在于个人文凭、资历和家世,而在于个人持久的专注力和高转化的学习力。

讲述人:张莉杰


本科就读于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硕士就读于上海师范大学,现任华略智库评估部执行总监


我是2008年参加的高考,那一年是让国人百感交集的一年,汶川地震举国为之悲痛,29届夏季奥运会更是世人瞩目。

因为没有考到理想分数,心里还是挺失落的。入学前的暑假,踏踏实实帮家里干了一个多月的农活,体力劳动可以帮助自己很好地释放“纠结情绪”。

尽管有些失意,但大学期间我还是迅速进入角色——认真学习专业知识,以专业第一名成绩获得国家奖学金;积极参加学生工作及社会实践,主编院刊,生活费也有了“厚实”保障。

当然也有迷茫时候,毕业之际在工作和考研间举棋不定,以至于打酱油般度过了很关键的阶段。短暂外贸工作后,我为了不留遗憾,花了3个月备战考研,自此来到上海。

毕业之后进入咨询行业,从最初的迷茫到逐渐找到方向,再到现在的目标明确且热爱。

人生总会面临几次重大抉择,你所做的可能是当下对你最有利的,但无论你作何选择,都要在那个时候坚定地走下去。

想对即将步入大学生活的小伙伴说:无论身处怎样场景,既来之、则安之,用心做好当下阶段应该做的每一件事,找准方向、明确目标,也许下个阶段就是转机!

讲述人:侯佳祺


本科就读于常州大学、硕士就读于中国科学院大学,现任华略智库北京公司高级研究员


我是2012年在山西参加高考,当时填报志愿时,本着去经济发达省市看看外面的世界的想法,清一色填写的是江浙沪院校。但因为填报失误,我与第一志愿相差几分、失之交臂,后续院校亦因未将其填写为第一志愿为由拒绝录取。几经周折,最终第八志愿院校——常州大学选择录取我。就这样因缘际会,我来到我的母校,开启所谓“双非”学子求学生涯。

因为是阴差阳错进入母校,我一度特别遗憾和难过,总觉得本可以更好,开始不太愿意融入校园生活,天天把自己关在图书馆不与人来往;后来想起来鲁迅先生的话“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我开始接受现实,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最终在毕业时候顺利拿到某国企offer。

参加工作后我依然没有放弃学习,在同事的鼓励和引荐下,我一边工作一边复习功课,成功考上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开启了“回炉重造”的学习生涯。毕业后,进入梦寐以求的决策咨询行业,每天都在不断充实和挑战中度过,虽然也会身心疲累,但还是会坚持到底。因为喜欢,所以值得。


给当时自己的一句话:谢谢你当时没放弃,没有随波逐流,敢于坚持做自己。

想对即将步入大学的年轻人说: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境遇都别怨天尤人,你只管努力,其他的交给命运。

讲述人:江沙沙


现任华略智库青岛分公司研究员


我是2012年参加高考的,一晃已过十年,记忆最深刻的大概是,高三时候每天凌晨5点半在学校的一方空地上,伴着日出的微光与习习的海风温书的场景。后来这抹微光又陪伴我度过无数个为理想努力的光景。

进入大学后,由于英语基础薄弱,第一次、第二次参加四级考试均黯然收场,直到第三次才得偿所愿。我学习英语的方法也是笨方法,词汇量小就把真题中所有不认识的单词都标记出来,在纸上反复写、反复记忆。听力基础差,就逐句翻译,反复读、反复听。

本科毕业后,我选择攻读研究生,想去看江南的烟雨霏霏,想去挖掘更深处的知识矿山,想有一个更好的前程。

工作之后,我想给当时自己的话:感谢你那些看似笨拙的努力,你为理想奋斗的样子真好看。

想对即将步入大学的年轻人说:所有的得偿所愿都不是偶然,如果你不是一个特别有天分的人,踏踏实实努力,刻意练习,你和你的欢喜终将撞个满怀。

讲述人:兰红梅


本科就读于哈尔滨商业大学、硕士就读于云南大学,现任华略智库长三角研究院研究员


我是2014年参加的高考,成绩可以说是非常糟糕。查分系统开放前,班主任特意打电话告诉我成绩,听到分数觉得班主任在骗我——果然,骗我的只能是自己。

我没有选择再战,虽未能发挥出平时水准,但担心再战一年的结果可能与付出不成正比。

那年我的分数排在7.8万左右(57.17万考生),在川内几乎没有太大选择空间,于是我把视线放向了遥远的东北——哈尔滨商业大学、旅游管理专业。

高考那个暑假充实而快乐。我去了很多没有去过的地方,见了很多以后很难再见的朋友,做过两份短暂的社会实践,体味了工作的艰辛不易与赚钱的短暂快乐。

我独自前往东北求学,远离家人朋友。身边同学大多是调剂到这个专业,学习氛围不是特别浓厚,趁大家不注意,我一边参加各种社团活动、社会实习,一边泡图书馆学习,最终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获得唯一一个推免名额,有幸继续深造。

高考很重要但不是全部,我们有很多方式去改变或面对,最重要的是心态。很多人觉得去他乡求学异常艰辛,但这又何尝不是一场快乐的旅行呢?用往返家乡与哈尔滨的机会,我在毕业前去了很多城市旅游,也利用自己微薄的社会实践收入,见识了很多地方的风景。

有些困难是阶段性的,今年高考首日刚好是我工作一周年纪念日,如今进入决策咨询行业,身边的同事履历背景比我优秀很多倍,但我坚信,能把握的只有当下,人生可能没有引路人,虽然不知去往何方,但一直往前,就不会太差。

这些是我常会给学弟学妹说的话,也送给即将迈入人生新阶段的你们:当你迷茫时,就沉下心来学习,要明白,大学生依然以学为核心,以学习为天职,知识、技能均可,你只管往前,时间会给你最好的东西。


看完这些前辈的心路历程,小编最深刻的体会就是:高考确实极其重要,但这也只是起点,并非人生终点,如何把命运之牌打好,关键是在每一个十字路口或拐角处,相信自己、相信奋斗,自我超越、主动迭代,才能赢得人生长跑马拉松。

此刻,你对待高考成绩的态度,其实就是对待人生的态度:喜悦的你,无论上什么样的大学,仍会有一个接一个更大的坎儿需要跨过,一个接一个更重要的技能需要学习;失意的你,也不要拿“顺其自然”当作退缩、逃避的借口——所谓的顺其自然,是竭尽全力后的不强求,而不是两手一摊的“躺平”。

小编去年大学毕业,同为“过来人”,也向刚踏出高中校门的弟弟妹妹们说句“掏心话”:人生并不是毕其功于一役的竞争,高考只是成长路上的一个重要道口,但没有人因考赢而得到所有,也没有人会因考差而输掉一生。

试卷不过一张纸,未来才是一幅画!
 下面这些文章,可能你也喜欢   

【头条】华略智库参加央视频人才招聘直播,1200多万网友观看!

【头条】华略智库夏骥:长三角一体化要素市场如何助力疫后企业重振?

【头条】我和我的家乡:小平故里广安,西部内陆城市也有高光

【原创】国际枢纽建设:虹桥经验与胶东之路

【原创】首部“近零碳”规划出炉,“水乡客厅”如何打造“样板间”?

【原创】这个中国最西部的城市,为何一定会再次崛起?

【热文】浙江干部的数字化思维,究竟是如何领先的?

【热文】绍兴籍市委书记跨省履新,这篇“论酒”文章回味悠长!

【热文】一位卸任省委书记40年官场心得倾囊相授,值得一读!

【热文】上海之所以为上海



别忘了点赞+在看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