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外真的是好山好水“好无聊”吗|润学春秋

陶舜财经 2024-03-29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往事与随想 Author 彭远文

编者按:

老朋友们知道,《陶舜财经》是“明白人的集合体”,近期我们转登了不少朋友们的好文章,包括但不限于朱文强、晓看君、老干部、孙旭阳、吴博士、孤云老爹、公民于平、如风很任性(排名不分先后)等朋友识见超卓的文章。

这一系列文章,打通了财经与社会的隔离墙,直击问题本质,颇有启发,识者知之。

昨天,我们开启了“记者的家”新闻奖获奖作品的选登工作。

秉持“明白人的集合体”这个原则,今天我们开启新专栏“润学春秋”,持续关注海内外华人的生存动态、所思所想。

我们希望,《陶舜财经》能够成为“想明白”的全球华人的心灵故乡。

——————

国外真的是好山好水“好无聊”吗?

这是我很早就想写的一个题目。出来之前,听到无数人说国外“好山好水好无聊”(重点是后三个字),偶尔出趟国,隐约也有同感……慢慢这个说法就成了共识,乃至一种观念。老实说,出国之前,我也很担忧,做了大量心理建设。

经过四个月的亲身体验,结论是:一点不无聊,很忙,很充实。

我现在一天做三顿饭,收拾房间,零零碎碎的加起来三四个小时总要吧;每天在家学一两个小时英语,一周还是去三次教堂学英语,每次两三个小时;一个月跑一两百公里,至少隔天跑一次,一次十多公里,差不多也要一两个小时,如果要跑长距离,就要差不多半天;周末再开车带孩子出个门,往返跑了一两百公里,一天就过去了;偶尔还去一下图书馆,再处理一下其他杂事……你看看,这日子是不是过得还挺忙叨的。这还是没工作的状态,要是有班上,更要安排得满满当当,何来无聊?

何谓无聊?我的理解,就是没有国内那种“热闹”,说具体一点,就是没有饭局酒局牌局,没有撸串、喝大酒和打麻将(现在是惯蛋对吧)。这对我来说还真不是事儿,这些我都不喜欢。在北京的时候,我一个月的饭局还不到一次,若非老友来京和几个好朋友邀约,我基本上都不去,而且去了也不喝酒,甚至是一桌子唯一一个不喝酒的。打麻将一年打一次吧,回四川跟几个高中同学打一下,喝酒也是随意,啤酒白酒红酒都有,爱喝喝,没有一个人劝酒。我之前是干媒体的,找道理说需要交际,而且我还负责团队的商业合作,不陪酒怎么行?我就不,老子卖艺不卖身——你让我一天干十几个小时可以,要我陪酒不行。

所以这些“热闹”没有,对我来说一点损失都没有。我觉得这不是我有多特别,这种无效社交,现在年轻人也越来越不喜欢了吧;如果可以选,我相信大多数人也不会喜欢,很多事情就是鼓噪裹挟起来的。

相反,我很喜欢的东西,在加拿大这边,都有极大的发展空间。之前工作太忙,我已经六年没有跑步了,过来之后重新捡起来,月跑量很快达到200公里。这边真是太适合跑步了,之前在北京跑步的时候,基本上是在马路边跑,去趟公园,都要做个计划才行。这边出门就是公园,就算在居住区,也很安静,现在我差不多把方圆五公里都跑遍了——跑步是探索一个陌生城市最好的方式。

后面还找到了几条特别好的跑步路线,可以顺着公园跑一二十公里,沿途风光极美,难以言表,对跑者来说实在太奢侈了。文字是苍白的,贴几张照片给大家看看。

这边的公园很有意思,据我观察,但凡有一条小河,一定要搭配一个大大的公园:随便修条路,植被统统不要动,树倒了也不要管,冬天把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拉个栏杆挡起来,总之,主打一个低成本原生态无人看护……而这正好对了我的胃口,我最讨厌公园里面到处都是人工痕迹。

给大家看条视频,就是这个样子的:

除了公园,还有一个我特别喜欢的地儿是图书馆。老读者可能知道,我对图书馆是有情结的。20多年前,我在东莞工厂打工,每天会去附近一个图书馆看书学习,我后来写过一篇《在去图书馆的路上》,这是我打工生活中难得的亮点,给我无望的生活以希望。

23年9月,刚到多伦多,就跑到附近的图书馆去转悠了一圈,很是喜欢,小小的图书馆,非常安静温馨。然后发现几百米外,还有一家图书馆,另有特色。后面又去了四公里外的北约克中心图书馆,五层楼的建筑,堪称巨大,到处都是座位,以及专门的学习室练习室。

照例,还是上图,前面是社区的小图书馆,后面是北约克中心图书馆。

可惜我语言不通,看不懂英文书,现在去得少,很是遗憾。

上个月看新闻,北京城市副中心也新开一家图书馆,叫“北京城市图书馆”,占地面积7.5万平方米,创了诸多“第一”,说是要打造“京城文化新地标”。

看照片非常震撼,这当然是好的。但跟这边对比之后,总觉得不够好,或者说,不太对劲。

给大家看一下我用Google地图搜索周边图书馆的截图:

方圆五公里内,有13家图书馆,也就是说,它是一个是生活中的东西,而不是一个打卡的点。真正有用的,是一两公里范围就有的图书馆,就好像我东莞打工时候的那家图书馆,它对我有用,我才爱它(可惜现在也没了)。请问距离我们一两公里范围内有图书馆吗?北京尚且如此,遑论其他地方。如果说公园我们没那么多地,那多修几个图书馆能花多少钱呢?修一个“北京城市图书馆”,能修多少个社区图书馆呢?

这绝不是经济实力的问题,很多人会嘲笑国外基础建设落后,高楼不多,高速公路也很将就,很多地方还是几十年前修的,所以多伦多又被称为“土狼屯”“土伦土”。但在图书馆、社区中心这类公共设施上的投入,简直不惜血本,建筑往往是最有特色的,还有各种想象不到的免费服务(打印、练钢琴、录音、借体育用品、博物馆公园门票等等),像我这种持旅游签的,只要有居住证明就能免费办卡使用(没有确定居住地址的,付很少一点钱也能办)。

我知道的一些成都的朋友,还在为这个城市开书店,这其实是民间在为政府做他们该做而没有做的事情。如果在这边,他们完全没有必要去开书店了,到处都是免费的图书馆,随便看随便坐。

除了公园和图书馆,还有社区中心和到处可见的体育场所,这些就都不说了,总之,只要你喜欢,你愿意,你擅于利用这些东西,你绝不会无聊。至少,我没有感觉到无聊,我只觉得还有好多东西我还没有学会利用。我置顶的一条朋友圈就是关于书馆的,“希望啥时候我也能利用上这个地方”,以此激励我学英文。

我已经尽量节制,写到这里还是太长了,估计大家也看得累了,但下面才是我真正想说的。他们不是说写文章一定要“夹带私货”吗?下面才是我想夹带的私货,我也是想明白了这个私货才决定写这篇文章的。

有人可能会说,你是想来标榜自己格调高雅,没有庸俗趣味吗?当然不是,我想说的是环境,以及一个社会如何营造环境,以及这一切的背后是什么?

在网上,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照片:一个外国人在地铁上捧着一本书看。大家就会感慨:哎,中国人都不看书了。这是因为外国人比中国人素质高吗?朋友,以前我也这么想,现在不这么想了,这是因为环境啊。因为到处都是图书馆,从小就去图书馆看书,所以才养成了看书的习惯。前几天还有个视频,一个国人再三挑衅地铁上看书的洋人,最后洋人忍无可忍,把他给暴揍了一顿。朋友,人家为什么文武双全?那是因为从小身边除了图书馆,还有各种各样的体育设施啊(包括拳击)。

人是有弱点的,人是深受环境影响的。

加拿大这边什么都方便吗?不是,至少抽烟就极其不便。这边喝酒还好一些,虽然沃尔玛、Costco等普通超市不能卖酒,但有专卖店,标牌也还挺醒目,不难找。但烟我真不知道哪里有卖的(不要告诉我,我不想知道),据说也很贵,所以我抽完了带过来的一条烟,就把烟给戒了,现在已经两个多月没抽烟了——20多年的老烟民,就要就此说88了。

所以,你会发现,只要你想上进,你想做个更好的人,万物皆备于你。只要你想努力,你根本不用花什么钱,啥都有了:你想学习,有很多低价免费的课程(甚至给你补贴);你想健身,到处都是体育设施和便宜的培训课程;这边书很贵的,我估计普通家庭也不敢大手大脚买书,但没必要买,图书馆有免费的。某种程度上,公共服务在拉平穷人和富人的距离。

这个社会不惜血本提供各种条件,只为引导人向善。但如果你想做不好的事情,比如抽烟喝酒,就会给你设置各种各样的障碍。

现在明白了吗?中国可能是全世界抽烟最方便的地方:到处都能买到烟,价格从几块到上千块都有(总有一款适合你),包装也是最美观的。我们的酒业也很发达,茅台是A股最好的上市公司之一(需要加“之一”吗)。这是肉体,再说精神。我们的教育,以及无所不在的信息灌输,是在让人变得更聪明更勇敢还是更愚蠢更服从?前几天有个朋友说,希望法律界人士把“愚弄国民“入罪,我很同意这个说法,毕竟现在大家能吃饱饭了,饿死人不再是最大的罪过,荼毒精神才是最大的罪过。上一篇说,“如果能接受真正好的教育,以中国人的劲儿,会绽放出多大的光彩?”最令人痛惜的,莫过于此。

而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这当然不是因为他们的政府有多好,而是因为这是民众自己的选择,他们自己选择了把钱花在这些地方。如果只是为了少部分人,甚至一个人,那么一切都可能发生。


作者彭远文授权《陶舜财经》转登此文,他的公众号是《往事与随想》


荐读

财政部公众号最好不要熬鸡汤|陶舜财经

执法者习惯面对镜头,是文明的象征|中国一周

唱响光明论,先除爱国贼|神州评论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