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郝晓东:影响人发展的关键因素是什么?——我的校园求学与职业嬗变之旅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啃读者 Author 郝晓东

【置顶标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影响人成长的不是环境,而是人对环境的个体性理解。——阿德勒


保持空杯,保持开放。——任正非。保持饥饿,保持愚蠢。——乔布斯

专业阅读,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专业写作,站在自己肩膀上攀升;专业交往,站在集体肩膀上飞翔!——《新教育实验》

郝晓东 :乡村教师阅读的三大追问
郝晓东:要追问自我是否成长——所有的力挽狂澜都源于专业素养
郝晓东:遇到新教育,就是遇到最深的自己——十年深耕新教育,培养未来新教师
郝晓东: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在哪里?——专业教师与业余教师的差别
......

校园求学与职业嬗变之旅
作者|郝晓东
来源|啃读者
 .
一个人生命中的最大幸运,莫过于在他的人生中途,即在他年富力强时发现了自己的人生使命。——斯蒂芬·茨威格


遇到逆境和挫折,你是把它视为“拦路虎”,还是“垫脚石”?是把它当做唯恐避之而不及的麻烦,还是磨炼自己的契机?不同的态度将决定不同的行为和结局。——郝晓东
 
一个人的精神后花园,没有奇山异景,但也有一番山明水秀。——啃读者


我是一名70后,回顾四十多年人生路,能够从武乡县石北乡一个小山沟里走出来,人生第一个最重要的转折点和“加速器”就是武乡一中。
 
感恩母校,感谢母校的老师。
 
01

1993年,我考入一中,高一在108班,高二分文理科转入109班。三年高中生涯,非常幸运地遇到的以李景林和周京亮老师为班主任的优秀教师团队。李景林、周京亮、赵兰舟、宋小平、王珍祥、石晋华、史名扬、史丽琴等都是教学水平高超且高度负责任的优秀教师。一个人在成长期能遇到良师,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是一生之幸运。要知道在今天,多少家长为了给孩子寻找良师,跨城择校、购买“学区房”、托人找关系......
 
高中阶段有许多场景刻骨铭心,终身难忘。
 


109班是全年级唯一的文科班,有80多人,暑期补课时,教室热得如烤箱。我天生怕热,坐在中间后排,穿着背心,拿着毛巾,大汗淋漓,不停擦汗,哪能全身心听课。周京亮老师看到后,主动询问,把我从后排调到第一排靠窗户的位置,能吹上凉风,才静下心来投入学习。
 
周五是作文课,赵兰舟老师在周日的晚自习上就朗读优秀习作,我的文章经常被赵老师作为范文来朗读,极大激发了我写作的兴趣和自信心,为了能让赵老师朗读,在写作时就非常用心。今天,如果说写作也算自己的一点长处,与赵老师的朗读分不开。
 
高三每次月考后,周京亮老师都会分批与优秀学生谈话,分析不足,给予鼓励。当我和其他学习优秀的同学被周老师一起请到家里谈话时,内心产生强烈的暗示和动力,感觉到老师是把我当做高考成功的潜在对象来对待和培养的,因此信心倍增,更加刻苦。这种做法正符合了教育学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
 
高中时,学习时间虽然紧张,但我阅读量还不小,三年订阅了《语文报》《辽宁青年》《青年文摘》《读者》等报刊。青少年期自发的阅读不仅丰富了高中期间的精神生活,培养了阅读与写作的基本素养,也在人格中埋下了理想情怀、奋斗精神的种子。特别是通过阅读《周恩来传》《毛泽东传》《丘吉尔传》等人物传记,那些伟大人物的奋斗历程、格局胸怀,潜移默化对自己的精神追求产生影响。而今,我与中小学教师交流,希望重视童年和青少年期的阅读,不仅有理论的支撑,也是来源于切身体验。
 
02

我现在的研究领域是教育学。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研究人身心发展规律以及影响成长发展的因素。
 
影响人发展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叶澜认为,基因、童年、家庭、学校对人的发展有影响,但都不是决定性因素,而是可能性因素,影响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人的思维认识和行为活动。同样的处境和条件,你是积极进取还是消极埋怨,你是不断尝试还是止步不前,不同的理解和选择产生不同的结果。积极的心态和行动会创造良好的环境,良好的环境又会激发人更努力、更积极。人就是在如此内外因素综合影响下螺旋式循环发展提升的。反之亦然。
 
1996年,我首次参加高考,没有达本科线,只达了专科线。原本想复读,但因为父母的坚持,我在极不情愿的情况下上了忻州师专。没办法,这也是一个人无法超越家庭影响的宿命。当时,情绪非常低落和消极,恐慌人生就此失去精彩。
 

△阿德勒

心理学家阿德勒说:“影响人成长的不是环境,而是人对环境的个体性理解。”遇到逆境和挫折,你是把它视为“拦路虎”,还是“垫脚石”?是把它当做唯恐避之而不及的麻烦,还是磨炼自己的契机?不同的态度将决定不同的行为和结局。
 
记得开学报到,我站在忻州师专破旧的大门前,暗自想:这是一所四流大学,但我一定要在四流的大学成为一流的学生。否则,只能说明自己无能。
 
大学里,我没有荒废时光,除了刻苦学习专业,还参加了篮球、演讲、舞蹈等课外活动,担任体育委员,当选为学生会的干部、广播站站长,多次策划组织了文艺、远足等各种社团活动。1998年,共青团山西省委联合山西省教育厅、山西电视台组织“首届山西省大学生首届青春风采展示大赛”,全省每所高校推选一名大学生参赛,我作为忻州师专唯一代表参赛。专科三年,我自修了本科课程,师专毕业一年后,拿到了山西师范大学的本科毕业证;大学期间,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毕业时被山西省教育厅评为“全省优秀大学毕业生”。记得毕业收拾行李时,看着厚厚的一叠红色证书,心里想,我基本兑现了入学时站在校门口的诺言。
 
03

毕业后没几年,我辞职应聘到一所民办公助性质的高中,20多岁的年龄,除了有充沛的精力和对工作充满好奇和激情,也有是否能在单位站住脚跟的恐慌。在这所学校6年时间,我全身心投入工作中,除了吃饭和睡觉,其余时间不是在教室就是在办公室。工作的认真和业绩赢得校长无限信任,先后让我担任班主任、团委书记、校报主编、年级主任等职务,从高一到高三教了两轮,带出两届高三毕业生。回头来看,那段时光,学校提供了难能可贵的施展才华和充分锻炼的平台,但受限于各种条件,没有走向专业学习的道路,6年时间,除过读了些教学参考书、教学杂志,没有阅读过一本专业书籍,没有写过一篇专业文章。在民办高中,我度过了职业生涯的新手期和胜任期,但没有进入专业期。更遗憾的是,当时没有考取研究生进修的念头,否则,可能不必人到中年,还抛家离子进入校园求学。真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之后,当我调入到一所省重点高中时,专业知识的匮乏、专业能力的虚弱就显现出来了。那段工作变动的磨合期也是失去自我的恐慌期。与高手如林的同事相比,自己的课堂教学乏善可陈,考试成绩无法突破,职业倦怠也随之而生。但本领恐慌也会孕育新的可能。非常幸运,在我职业瓶颈期、在30出头的黄金年龄偶然遇到并加入了由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当代教育家朱永新教授发起的新教育实验,在国内顶尖学术高人的引领下,就此开启了十余年的专业修炼,对教育职业的理解也发生根本性变化,从起初作为养家糊口的职业变为一生奋斗的事业乃至是一种信仰的志业,人生走向也就此开始转折。
 


斯蒂芬·茨威格在《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中写了这么一句话,“一个人生命中的最大幸运,莫过于在他的人生中途,即在他年富力强时发现了自己的人生使命”。
 
对此深有体会。

04

在省重点高中工作三年后,我进入忻州师范学院工作。
 
此后十年时间,我主要从事忻州师范学院受到国家领导人、教育部认可并推广的师范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项目—扶贫顶岗实习支教。从2010到2016年,我先后带领近三千余名大学生在海南省五指山市的黎村苗寨和山西省原平市的100多个乡村实习支教。
 
进入大学工作,同事都是博士、硕士、教授、副教授等。作为一个中学老师,本领恐慌再次出现。为此,我没有仅仅停留在完成学校赋予的工作任务上,而是在条件极其艰苦的环境中一边专业学习,一边创造性开展工作。
 
6年时间,我在新教育实验网络师范学院(以下简称“新网师”)跟随学术高人专业学习,从一名普通学员成长为讲师,先后讲授语文研课、教育学、心理学、哲学课程。出版了两部教育专著《给青年教师的40封信》《改变教育的十二个关键词》,在《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教师博览》等报刊发表文章40余篇;期间,考取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取得了硕士研究生学位。我累计进教室听大学生授课600多节,写了几十万字的听课记录;组织大学生专业阅读,阅读经典,筹建乡村学校图书馆,开展儿童阅读、亲子共读。
 
专业学习换来“额外奖赏”。6年时间,我连续被忻州师范学院考核为年度“优秀教师”,先后获得“山西省‘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忻州市特等劳模”“忻州师院扶贫顶岗实习支教20年标兵”“中国教育报2017年全国推动读书十大人物”等荣誉称号;被推选为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理事,被《教师博览》《中国教师报》聘为特邀作者和专栏作者。
 
回头来看,能在专业上有一些突破,原因主要有几点。
 
1.十年如一日践行新教育实验提出的教师专业发展“三专”模式——专业阅读,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专业写作,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专业交往,站在团队的肩膀上飞翔。
 
2.有幸得到朱永新、李镇西等学术高人的指导。没有高人的指导,仅靠自己的努力,仅靠周围人的引导,很难突破自我认知的局限和环境的束缚,而且,很难保持持续的努力。
 
3.阅读与写作相结合。阅读是输入,写作是输出。阅读带动写作,写作促进阅读,二者交织促进了知识的积淀和认知的升级。
 
4.知行合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成长所需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书本上只能学到显性知识,实践中才能学到隐性知识(波兰尼称之为“缄默知识”)。教育是一件实践性非常强、对经验高度依赖的职业,仅靠读书而不实践,无法成为真正的教育专家,无法成为问题解决高手。


05

“却顾所来径,苍茫横翠微”。
 
回首20多年的工作、求学经历,因为一颗不甘平庸的心,因为一次次的本领恐慌,在毕业后10多年时间,我的工作岗位先后经历了从乡村初中、民办高中、省重点高中、本科师范院校的变化过程,经历了进入体制、跳出体制、又进入体制的波折历程。
 
2020年,在工作了21年后,我又从大学辞职,考取苏州大学博士,师从朱永新老师攻读高等教育学博士,同时兼任新教育实验网络师范学院执行院长,从事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和研究。人到中年,把过往清零,重新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对自己来说,从实践型向学术性转变,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又一次面临能力恐慌;读博上课,看到同学是95后,老师同龄人时,心理上复杂感受需要调整。但我知道,不疯魔,不成佛。挑战自我,是生命拔节成长不能回避的必由之路。
 
在读博求学的过程中,我对时代变革、教育现状、教育价值乃至人生意义又有新的深刻领会。人类社会走过农业时代、工业时代、信息时代,现在进入智能时代,社会急剧变革必然对教育提出新的要求,急需学校培养出大量有健康人格、综合素养、创新精神且实践能力强的人才,以应对未来社会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作为县中,全国性面临发展困难。需要学校在深入探究教育规律、生命成长规律和时代发展特征的基础上,转变育人理念、人才培养范式、课堂教学模式,方能避免“塌陷”。
 
对于教师来说,“在校学习知识,工作运用知识”的观念已经陈旧落伍,每一个人必须终身学习才能站立在时代潮头,每一名教师必须终身学习才能胜任教育工作。
 
对于出生在武乡这片山区的学子来说,矢志不渝、勤奋求学,接受更好的教育,是回报父母、改变命运、完善自我、实现人生价值的不二法门。
 
我也非常愿意用自己的专业为母校乃至家乡的基础教育发展尽一点绵薄之力。
 
深深感恩母校!
 
祝福母校!祝福母校的每一位老师和学子!

老师一旦停止了阅读,一个学校就停止了前进
教师专业进阶的三种读书姿势
教师应是最好的领读者——阅读的力量:阅读,新教育一直在行动
阅读是教师专业化的根本路径,专业阅读造就幸福教师——教师专业阅读地图:中国中小学教师基础阅读书目
遇见美好,向美而行——新教育实验通识与实践五十讲: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做最美的自己!
......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相约真善美,【守望新教育】!

《麦田里的守望者》有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 ——陈东强(《向美而行——新教育实验通识与实践五十讲》)

日新之谓盛德。惟进取也故日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道在日新。德贵日新。常新,自新,全新。日新无已,望如朝曙。阐旧邦以辅新命,极高明而道中庸。——日新集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埋下种子,以日以年;守望岁月,静待花开。——陈东强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