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喝白酒不是互联网人

天使不投资人 赤潮AKASHIO 2021-06-15

“救救白酒”

天使不投资人的不定期更新


小王是一个年轻人,也是一位新晋互联网从业者。他头脑灵活,手段高明,胸中有着与年龄不相称的阅历。他在职场上左右逢源,结交甚众,朋友圈里有不少名人,他们都是当今商业社会的支柱。

今天是小王的生日。一向豪爽的他,习惯于自掏腰包,在不太知名但又得体的小餐馆里包场,请几十位关系不错的朋友赴宴。

主人生日,宾客不能空手。不同于学生时代各种花心思的礼品,成年人送礼,若非关系特殊,还是多花钱更为妥帖。年轻人的聚会,送酒是常事:不算贵不算便宜,体面,应景,这是酒类礼物诸多好处中的几点。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小王太高兴了,直到他看到某人提着一瓶五粮液向他走来。



白酒大概已经成了年轻人眼中的异类。准确的说,是中国白酒。

拿中国白酒的代表说吧。茅台是一支令人买不起的个股,然而这并不会令人觉得高大上。年轻人对茅台的印象,停留在公家的推杯换盏上。可惜的是,上面严打公款吃喝,13 年以后才入职的年轻公务员,也没几个碰过茅台酒了。

在几个群里问了问,这个态度基本代表了一个现代都市年轻女性的看法

茅台当然不便宜,它的逼格非常足够。能在过年过节时拿出一瓶茅台,本应非常有中产阶级的感觉,只要不是假货。

然而在年轻人眼里不是这样。你拿瓶 XO,太中产了;你拿瓶最低档的山崎,相当中产;你拿瓶烂大街的黑方,没毛病;你拿瓶 70 块钱的俏雅梅酒,也还不错。

茅台比很多中低端洋酒贵 10 倍以上,然而茅台没有一点儿中产的感觉。茅台以外,各种价位不低、品牌也不差的中国名酒,同样上不了年轻人社交的台面。小王在生日上收到一瓶杂牌洋酒,张罗着打开,加冰喝了;小王在生日上收到一瓶五粮液,发出一个机械的微笑,连着包装堆在角落里。



年轻人说,白酒难喝。

这可能是最朴实的原因。而难喝也更加细分为两个理由,其一便是,白酒味儿太大了。

白酒的「味儿」,其实也就是白酒的香。酱香型的茅台、浓香型的五粮液乃至清香型的汾酒,在多少受过日料感召的当代年轻人眼里,都略显浓妆艳抹,不够性冷淡。当年轻人需要餐酒时,他们需要的是暖暖身子、活络气氛的玩具,而不是「喧酒夺菜」的过度用力。

更悲剧的是,中国白酒根本没有不作为餐酒的选择。会在晚间独酌白酒的人只能是大叔和老头儿,年轻人根本不考虑这个选项。

他们不喜欢白酒在口中乃至鼻中残留的浓烈香味,即便这些香味是一代代匠人刻意追求的结果。逼格更高的威士忌,价格更高的白兰地,乃至情调上更文艺的啤酒,和中国白酒比「回味」都是要落于下风的。

然而,嘴里有回味,如何品尝更多美食?嘴里有回味,如何跟女朋友或妈妈交待?嘴里有回味,如何快速脱离宴会,进入繁忙的日常节奏?

不行的。快节奏的年轻人,与慵懒的酒气毫不相容。如果白酒的香气并不突出,比如,呃,二锅头,凭着老北京情怀的加持,反而还能喝上两口。



难喝的第二部分在于辣。女生往往会因为这个原因拒绝各种烈酒,因此不被女生喜欢的当然不只是中国白酒。

但是中国白酒的一个特点使其在辣的问题上特别突出:在平价区间内,白酒的刺激程度尤其让女生受不了。

随着价格上升,烈酒的口感会变得愈发柔和,我们喝上了档次的威士忌时,便不必加冰。但在日常的消费场景内,平价产品决定了普通市民对一类酒的评价。说简单一点儿:小时候被叔叔阿姨「诱骗」着尝过白酒的同学有多少,是不是留下了可怕的心理阴影?你们长大后还愿意再喝白酒吗?

如果大人们知道让小孩品尝白酒会让他们损失一个未来的酒友,在做出类似行为前,他们可能会略加三思。当然,实际上这阻挡不了他们把杯子挪到小盆宇面前,微笑着说:来,雪碧。


随便打开天猫商城,找了两种酒介绍页面里的第一幅图截出来,不禁为中国国酒的审美流下泪水


我们在无数的影视和文学作品里见过讨厌的酒鬼,这本该让我们警惕一切烈酒,然而只有身边的酒鬼最终成为我们的 G 点。

你的父亲凌晨 2 点归家,砸着门把你和母亲惊醒,满身酒气。母亲和父亲因此半夜争吵起来,母亲的语气没有一丝恩爱,父亲的语气则没有一丝理性。才 4 岁的你吓到哭晕过去。

你的姥爷 70 多岁了仍然是个酒鬼,重病被送入医院,医生说与酗酒有很大关系。姥爷在治疗中逐渐恢复了健康,他回到家后,第一件事便是掏出他的酒瓶,让你们快把杯子刷出来。

有类似童年阴影的同学,试问有几个人的父亲喝的是龙舌兰,又有几个人的姥爷饮的是伏特加?



更为尴尬的是,童年阴影的另一部分延续到我们成年,甚至延续到我们死去——那便是某些省份特有的酒桌文化。

你毕业时,班里的一群傻逼给你灌酒,你喝吐了;你进了一家传统企业,比如券商,公司年会,你帮领导挡酒,喝吐了。

几年以后,你查出了胃溃疡,觉得这样不行,换到了一家互联网企业。

互联网企业的年会相对安静些,领导们可能仍然要推杯换盏,市场和销售也与传统企业别无二致,但你聪明,你混进了程序员的行列,你与程序员一起吃饭。

桌上的高价白酒无人问津,大家低头夹菜。吃到半饱,程序员里的老大哥说:是不是应该喝一口?你们把服务员叫来,一桌人点了两瓶啤酒。

你非常满意,你觉得你这辈子远离了酒桌文化,直到有一天,你的山东亲戚来北京看你,你回忆起了三个已经 50 多岁的叔叔。

你希望白酒从地球上消失,与那些陋习一起。



不知有没有人统计过互联网公司年会上白酒未开封的比例,以我个人的观察来看,相当不低。

如果不是年会这种隆重场合,隆重到不上一点儿白酒不合适了,一般的发布会、招待会、答谢会,涉及到餐酒的场合,白酒连出现的几率都很低。

那在各种社交晚宴上最常见的是什么呢?是度数较低的各种酒精饮料,比如鸡尾酒。宴会主办人希望宾客喝一口活跃情绪,却并不希望宾客酩酊大醉出洋相。任何一位抱着社交目的前来的客人,也只想借着酒劲儿打探消息、结交朋友,并不打算喝大了以后真情流露,让大家懂我 XXX 是个什么人。

在相对私人、规模较小的聚会里,大家共饮烈酒的场景确实常见。但是对北漂青年来说,他们哪里来的私人聚会?他们哪里有这种生活?

没有生活的副作用可能是没有感情。你为了赚钱来到公司,希望老板不要给你画饼。你觉得忠诚是旧社会的残渣,是捆绑职工的大锁,你随时准备着跳槽,事实上你们公司的基层每月走仨人。当你和同事聚会,你问他找好下家了没,实际上他怎样都与你没有关系。你不会和怎样都没有关系的人喝白酒的,绝不。

如果是为了跟同事保有一些共同话题,不妨看看你同事的类型:

他们宅,体型微胖,喜欢熬夜打游戏,你们可以聊聊啤酒的原麦汁浓度,谈论燕京是多么难喝;

她们是知性女子,你对威士忌的了解会令她们投来赞许的目光,一瓶山崎就能开启一场有趣的夜谈;

她们是刚毕业的小姑娘,你最好连酒都不要喝,最多在路过肯德基的时候在公司群里问一句「有人要粉红莫吉托吗」?

没办法的。喝中国白酒,你压根儿不是互联网人。


本文作者:天使不投资人,首发与赤潮AKASHIO(微信号:AKASHIO)

长按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