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社会

出轨后选择原谅的人,都是怎么做到的?

月食 App KnowYourself
2024-08-14


点击上方蓝字 Knowyourself  >  右上角 ··· > 设为星标 ⭐️



李莉萍从事伴侣咨询六年了。她经手的案例,绝大多数都存在其中一方出轨了。而这些伴侣,最后基本上都会复合。


「那些被出轨的人,十个里头有九个,还是会选择原谅。」


原谅往往以一次情绪浓度极高的对话为标志。


在这样的对话里,李莉萍会邀请伴侣双方坐在一起,互相对视,然后引导ta们说出内心最深处的、最脆弱的想法。


许多出轨者会在这时候哭红了眼,李莉萍会问ta:「你眼睛红了,你能说说有多难过吗?」出轨者通常会表达:「我觉得我很糟糕,我觉得我真的伤害了我爱的人。」


李莉萍也会问被出轨者:「你看见了ta的眼泪,你听到ta说的话,你此刻在想什么?」


被出轨者会表达:「我第一次觉得ta的悔意,是真的。」



乍看之下,你也许会认为,无论如何,出轨者的眼泪都是鳄鱼的眼泪,而被出轨者的原谅与重新信任,是愚蠢的。


但通常,在这样的对话发生之前,这段关系往往已经因为出轨而走过了剧烈的动荡和痛苦,经历过许多次失败的对话。


到底为什么,「当然是原谅ta啊」这种段子,成为了现实中的真相?


选择了原谅后,经历过出轨的亲密关系,要如何修补、又仍将面临什么难关?


在和李莉萍的对谈中,我们寻找到了一些答案。

遭遇出轨时就像

绿灯过马路,却被车撞了


李莉萍用绿灯过马路的比喻,来形容被出轨者的心情:


「被出轨的人,相当于绿灯过马路,很放心走过去,突然被车撞了。因此ta们会变得非常没有安全感绿灯我还能过去吗?我以前明明觉得绿灯是安全的,现在我无法判断了。


安全感的消失使关于出轨的伴侣咨询成为李莉萍所有咨询类目中,最难做的一类咨询。


其他困境,无论是婆媳关系还是工作变动的压力,虽然也会给人不安全感,但它们始终是在一个大框架中的:我依然是这家庭、组织的一份子,我们依然有延续这段关系的共识,这段关系形态依然是我所熟悉的样子。


而出轨的特别之处在于,它让这段关系的框架发生了动摇 —— 原本我们是两个人、存在承诺,但现在,一切都不确定了、被动摇了。


在剧烈的疼痛和不安之下,被出轨的女性通常会事无巨细地追问细节:


「你们都干了什么、你送过她什么、你们哪天在一起的、你到底有多喜欢她、你为什么喜欢她、你某天是不是就是和她在一起、你们见过多少次......」


这些细节也包括了性爱细节:「和她体验更好吗?你们做过几次?」



事实上,临床心理学家Janis Spring建议,面对出轨时,避免问那些让自己痛苦并且对关系毫无帮助的问题[1]但这种追问近乎本能,像是面对背叛时的原始冲动。


而一旦对方展现出了不耐烦、或说了一些此前隐瞒了的、前后矛盾的细节,被出轨者就会再度陷入崩溃。这种重复的追问与崩溃就像滚雪球,让人在面对出轨事实时,承受越来越大的压力和伤害。许多来到李莉萍咨询室里的伴侣,就是因为再也无力承受雪球之重。


相比之下,如果是女方出轨,男性的表现则往往很不一样。


男性更倾向于不从出轨伴侣的口述中挖掘出轨事实,而是自己用不同的方法去探查,他们需要伴侣表达的,很可能只是一句承认。


当确认了伴侣出轨的事实以后,「你别再说了」是男性常说的话,他们会拒绝伴侣亲口分享出轨的细节。而即使伴侣不分享细节,男性也很容易就陷入极大的崩溃。



当伴侣出轨时,女性的崩溃和申诉往往在于:「你是不是不要我了?我到底有哪里不够她好、哪里做错了?」


而男性的崩溃往往在于觉得自己被羞辱了,觉得自己的自尊被摧毁了。


即使当最后决定要原谅伴侣时,男性会问伴侣的通常是:「你还愿意回来吗?」这句话的潜藏意思是,我依然会是这个我,相对静态、不太会改变。你出轨后回归这段关系,是你要再次靠近我的过程。


女性会表达的则是:「你不要再伤害我了,好吗?」这句话的潜台词则是,主动权依然在你手,我只是再次把刀递给你,并相信你以后不会再伤害我了。


面对出轨,男性展现出了更强的主体性。





尽管很疼

但让人选择延续关系的原因

也很充分


对于被出轨者而言,反复地崩溃、无边的不安,显然是很折磨人的,但正如李莉萍所说,「十个里头,九个都会选择原谅」。一项数据也显示,当发现伴侣出轨时,最终只有不到25%的人会真的选择结束婚姻[2]。这是为什么呢?


李莉萍有一些总结。


首先,感情依旧是最重要的原因。


仍存在感情基础的前提下,「舍不得」和「付出太多」会促使许多人原谅伴侣的出轨。


李莉萍的不少来访都是从读书时相恋至今,在一起已经长达十多、二十多年。从一无所有的两个大学生到建立起一个稳定、成熟的家庭,虽然也有大量情侣会在这种过程中磨蚀掉了「爱情」,但也有许多情侣,沉淀出了更坚厚而朴素的情谊。


这份情谊的坚厚体现在,面对对方出轨这种原则性错误时,愿意说一句「还是舍不得」来给关系一次起死回生的机会;而朴素体现在,虽然自己很受伤,但依然拥有说不清、道不明的,想要原谅对方的冲动:「我也说不清为什么,但真的很舍不得。」


被出轨者同时也会觉得,自己和伴侣这么多年白手起家、养儿育女,共同建造了一个来之不易的生活,感情取得了许多成果,如果只因为一个第三者的介入、对方的一时越轨,就把这么多年建造起来的东西推倒重来,自己也要被迫走出舒适圈,这似乎很不值当。


Mary和丈夫在一起16年,ta们的婚姻已经持续了11年。


Ta们都来自小县城,在一个二线城市的二本院校念大学时相恋。Mary笑称,ta们的爱情故事说起来非常俗套,两个同样怀着离开「小地方」、前往大城市的梦,在相恋后一直相互监督、支持,坐在宿舍楼下的大榕树前畅想未来。



毕业以后,ta们一同前往了那座聊过很多次、但事实上还完全陌生的城市,上海。从15平米的小单间起步,经历过失业、找不到工作、交不起房租、和父母闹不和等各种低谷,也始终互为托底。


终于在5年前,ta们购置了一间位于市区的小房子,真的在上海扎下了根,无需再重返ta们口中的「小地方」。有时候,Mary上班,坐电梯从自己家里到地下车库去拿车时,都会想到:「这不就是十几年前,我们在那棵榕树下,说要实现的生活吗?真的实现了诶。」


而直到现在,想到这件事,她还是会窃喜起来。


因此,发现丈夫出轨,Mary消化了自身的痛苦后,依然决定继续走下去。她用了积木,来比喻她和丈夫的婚姻:


「我们那么辛苦,搭出了很高的积木。现在他出轨了,我确实需要在这些积木里抽掉几根,但是否一定要抽掉最根基的几根,让这来之不易的积木倒塌呢?经历了这么多事情啊,我真觉得不值得。



即使没有感情基础,很多现实原因,也会给人「劝和」。


最多被提及的,就是孩子。有人想到孩子可能要在单亲家庭长大,怕ta会有不愉快的童年;也怕未来的新爸爸/妈妈不知道会怎么对待ta;又或者无法跟孩子解释自己的父母出轨,怕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和创伤;也有人舍不得孩子,但如果离婚了的话,又无力独自抚养孩子......


当一段婚姻孕育了新的生命,事情就会变得非常复杂。


除了因为孩子,两个人共同生活多年累积了高度重合、互相交织的关系网,许多人无力再斩断或重新厘清这些人际关系,也懒得向那么多人一一解释感情的变动,干脆保持现状,似乎是最方便的办法。


比如,让李莉萍印象很深刻的一个案例是,妻子在婚姻之初就被丈夫安排进了自己的公司里,就此在这家公司工作了20年。后来丈夫出轨了,而且行径恶劣,出轨了很多次。然而她犹豫再三,咬咬牙,还是选择继续这段婚姻,她说:


如果我离婚,我还要离职。我20年来认识的人,很多都要断联。而我现在已经40多岁了,我在公司干的是闲职,如果我离职,我靠什么谋生呢?」


抛开人际关系不谈,也会有人纯粹是为了自己的胜负欲而选择继续留在婚姻里,ta们会想:「第三者插足,我就自动离开,那我不就认输了?我要把ta的心赢回来。」


李莉萍在谈到这个原因是笑了起来,她说这笑更多是出于一种无奈,但她也很能理解这类型来访的心情:「虽然我们都说不要在爱里争输赢,但现实中,我们必须接受,相濡以沫20年的人,被认识一个月的人拐跑了,就是会让人不甘心。



还有人,则是被多年来极度稳定、安全、平静的生活,剥去了面对新生活和巨大不确定性的活力与行动力,形成了一种「稳态惯性」,这种惯性让ta们在面对伴侣出轨时,不得不犹豫再三:真的要打破目前的一切吗?真的要再出去面对新世界吗?还走得动吗?


离婚对于今天的我来说,和重启人生没什么区别了。一想到这样,我觉得,还是原谅比较省力吧。」这是其中一位来访对李莉萍说的话。


每每回看自己的来访案例,李萍都要感叹:「婚姻这件事,太复杂了。」


美国曾有研究者针对原谅出轨伴侣的原因做过一次调查,调查结果与李萍的总结非常相似,前三名分别是:孩子、经济考量、在这段感情中投入的沉没成本。


人们常把背叛、出轨、欺骗等行为,形容为原则性的错误。但我们发现,当亲密关系到了某种阶段以后,在更复杂的现实面前,出轨似乎已经不是原则性问题了。


不过,不把出轨当成原则性问题,依然返回关系中,并不一定意味着「原谅」。


也有很大一部分人即使选择维持关系,但拒绝与伴侣再有任何情感链接,以「婚姻搭子」的形态复合,是ta们能做到的最大让步。


而对于另外一些人来说,从此会用功利化的心态来看待这段婚姻,比如让它维持着只是要重新证明自己仍有魅力,可以把伴侣吸引回来;又比如,要最大化利用捆绑在这段婚姻中的利益;甚至有人,不离婚是为了等对方提离婚,借机索要一笔更高的「分手费」。



不过,李莉萍接触到的伴侣中,想要真诚地和解、重新建立情感链接的人还是最多的。


在李莉萍眼里,如果要这些大多不超过40岁的男男女女们,真的不带情感连接地再生活几十年,很多人会受不了的。

「搞清楚」

比离开更重要


在李莉萍的咨询室里,人们最初都带着愤怒和悲痛而来。在激烈的情绪都完全宣泄以后,恢复平静时,人们没说「我要离开ta」,人们想问的第一个问题通常都是:「我得搞清楚,出了什么问题。」


有人在分享自己被出轨的经历时,曾说:


「我当时最大的想法是想再继续在这段关系里停留,因为我想先搞清楚,是出了什么问题,未来即使离开,我也可以注意,别再犯同样的问题。但身边人都一个劲地劝我赶紧分手,大家比我反应还激烈,我身处其中,反而感到孤独。


李莉萍分享了一个如何理解出轨的视角 ——


本质上,出轨也是一种用来应对感情问题的方式,只是它是一个错误的方式。


重点是,这段感情本身就出现了问题,才需要人用不同的方式来应对它。而其中一方,选择了一个错误的方式,这显得ta「罪加一等」。


她感受到,如果关系中的两个人依然重视这份感情,无论是哪一方,最终都会想要越过「出轨」——这个表层的现象——去看看更本质上的问题。



那些本质的问题,总是五花八门的,可能是彼此忽视了各自的需求、可能是关系中的权利关系失衡了、可能是两个人的爱好和精神状态变得越来越不一致.....


有人会突然意识到,ta们结婚后已经整整五年没有一起出游、庆祝节日了,生活平静枯燥至极;


也有人发现,双方的关系里长期缺失对各自的认可和称赞,而大家事实上都把认可藏在心里,这导致了两个人在关系中都没感受到自我价值。


如果关系双方决定让这段感情走下去,如果被出轨者决定原谅出轨者,那么这种问题的探索和解决就是必然、并且是合作的。


而如果你能接受上述的这些前提,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总有些名人在婚姻发生出轨事件时,会说自己和伴侣是「战友」。


图为维多利亚·贝克汉姆回忆丈夫贝克汉姆的出轨经历时


李莉萍本人很理解,作为普通人,面对一段发生了出轨的关系时,会本能地认为被出轨者要离开、否则会持续受伤。


她说,她的工作不是让来访和好,而是让来访发现婚姻的真相。发现真相后,无论这段关系下一步怎么走,就算结束、然后两个人进入下一段关系,也依然会得到成长。


她希望,无论是出轨关系中的双方,还是旁观者,也可以用这种观点去看待任何有瑕疵、有裂痕的关系。分或合、好与坏,都是很方便的判断,但比做判断更重要的,是关系中的人,需要找到在现实生活里好好生活下去的方式。

要修复出轨关系

根源在于一次次的安全感建立


大量研究显示,在出轨发生时,道歉真的能大大促进对方宽恕。


但道歉也不是说句对不起就可以的,重点是「必须在情绪浓度一样的情景下」。


换句话说,被出轨者要充分表达自己的悲痛、愤怒、伤心,出轨者不应该制止、逃避对方的表达,要全盘接受,并且真诚地做出反应。


真实地看见对方的脆弱,是修复开始的基础。


「出轨者要一块去体验被出轨者的难过。你看到了,和你没看到,是不一样的。」李莉萍说。



无论是被出轨者表达脆弱、还是出轨者回应脆弱,这都是一个注定要循环往复的过程。因为被出轨者的伤心和不安全感不可能一次性就被消化完。


就像前文所说,被出轨的人相当于过马路,本来是绿灯,很放心地走过去,突然被车撞了。


因此,要修复关系,就需要出轨者一次次地在被出轨者又再害怕过马路时,扶着ta过,告诉ta是安全的,不会再被车撞了。十次八次以后,安全感才会慢慢修复。


这种不安可能会持续很久,会在一丁点的线索出现时,就把被出轨者忽然点燃。


有人的出轨对象叫Linda,后来被妻子发现并被原谅了。过去半年后,ta们去逛街,有一家饭店叫Linda,妻子看到后,当场就崩溃了。


有人的出轨对象要考会计师证,而她丈夫要考咨询师证。俩人和好一年后,她问丈夫:「会计师证准备得怎么样了?」就因为这一下口误,丈夫再次陷入久违的暴怒。


出轨造成的创伤,是大脑神经中一种强烈的连接被阻断了。修复连接,需要持续、恒常的努力。


给出轨伴侣的咨询时,李莉萍会在前3-4次,鼓励被出轨者充分表露自己的脆弱、不安、愤怒,引导出轨者充分看见自己造成的伤害。


到了第4-10次之间,李萍引导出轨者真诚地道歉,说出真实的想法,让彼此最真诚、赤裸地探索双方的内心世界。


再然后,就是一起越过出轨,探索关系中更多、更本质的问题。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有一天,两个人就能坐在沙发上,看着对方的眼睛,吐露真心,呈现文章开头描写的场景。



李莉萍偶尔也会遇到过程非常不顺利的来访。她印象很深刻的是,20多次咨询以后,被出轨的妻子依然无法平息自己的不安和愤怒,重复着像一开始那样追问和责骂自己的丈夫。


而在咨询过程中,李莉萍慢慢了解到,这位妻子其实在自己人生早期,就经历过创伤。她的爸爸出轨,抛妻弃女,和第三者结婚了。因此,她很害怕自己重复母亲的命运。


这次咨询发生在李莉萍咨询生涯的早期,大概40次咨询后,这对夫妇才走完了前述的流程。



这个过程不仅可以在咨询室里进行。李莉萍觉得,即使没有到咨询室里来,所有正在面对着关系裂痕的情侣,也可以像这样,尝试着锲而不舍地让对方看见自己、与对方连接、去探索这段关系。


而且,那些来到咨询室里,经历了这套流程的情侣,也绝不是经历过后就完全和好如初了。


往后很长的日子里,他们依然需要反复做这件事。在咨询时,这套流程是一步一步来、线性的。而在生活中,这些事情可能会被打碎。


被出轨者在今天说自己已经放下了,两个人开始探讨关系里的其他问题。但这不代表半个月后,被出轨者不会突然难受。如果被出轨者突然又说自己还没放下,这是很正常的,没有人可以精确评估出轨给人带来的伤害将持续多久。此时,出轨者要做的,就是再一次看见、坦白、呵护。


这需要大家一起坚持,无论如何反复,都要让安全感始终在场。


美国心理学家 John Gottman 曾非常具体、细节性地,提出过出轨修复的三个阶段 ——


赎罪、同调、依恋[3]



赎罪


先道歉,承诺不再出轨,并说具体做什么行为来保证不再出轨。尽量当着伴侣的面断了与出轨对象的联系,聆听被出轨者的职责,被出轨者需要释放自己的愤怒与伤心。


再重塑信任,出轨者需要做出比平常更抚慰、更亲密的举动,甚至让渡部分隐私,例如给伴侣看自己的银行账单和通信记录。


同调


沟通双方对关系的期望、恐惧和共识,讨论这次出轨,讨论双方的责任,讨论如何修复关系。


有些被出轨者担心表达了情绪,对方会疏远自己,但如果不表达,自己的情绪就不会消失,而出轨者会错误估计出轨给关系的影响,以为你不说,意味着伤害也没有很大。


还有些被出轨者觉得,如果承认自己也有责任,出轨者会以此来攻击自己,会得寸进尺。事实上,讨论责任是展现坦诚和对关系的在乎,更利于沟通。


出轨者不要隐瞒信息,更不要撒谎,可以多讨论感受,少谈论令人不快的细节,不要说:「和出轨对象在一起更开心」,而说「我和出轨者在一起更兴奋,是因为这件事是偷偷摸摸进行的,或许我们以后也可以做一些刺激的事」。


依恋


伴侣双方形成表达爱意的习惯,比如经常夸赞、感谢,积极回应沟通,约好固定的时间做某事,增强对双方生活的参与感。


ENDING


最后,李莉萍和我讨论了:「出轨到底值不值得被原谅,原谅了是否就很傻?」


非黑即白地评判一段感情是容易的,但正如我们前文探讨了那么多的东西一样,出轨、婚姻、关系,都太复杂了,只有身处其中的人,才能感受到寸步难行。


我们都同意,被出轨者值得更好的。但这个「更好的」,是否只能以离开这段关系为前提呢?


我们或许很难、也不应该,再妄图找到简单的一种原因,比如「恋爱脑」、比如「拎不清」、比如「软弱」,去解释和嘲讽那些,面对出轨,依然选择回归关系的人。


毕竟,感情或人生,有时候都像树。越生长、越茂盛,就越容易盘根错节、纠缠不清,无法轻易地连根拔起,推倒重来。


*本文已对部分关键信息进行模糊处理



今日互动


假如你的伴侣出轨了,

你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分手/离婚吗?

为什么?


References:

[1]Spring, J. A. (2013). After the Affair,Updated Second Edition: Healing the Pain and Rebuilding Trust When a PartnerHas Been Unfaithful. Harper Collins.

[2]Schneider, J. P., Irons, R. R., &Corley, M. D. (1999). Disclosure of extramarital sexual activities by sexuallyexploitative.

[3]Gottman, J. (1999). The Seven Principles for Making Marriage Work. New York, NY: Crown.


本文关键词:出轨、婚姻、亲密关系、心理咨询

欢迎大家在 KY 账号内搜索你需要的科普,如果没提到,也可以在文章下留言~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

搜索文章丨心理测试丨招聘丨转载丨合作 请戳菜单栏


作者 / 卢舫

描写阵风

合作请联系:mkt@knowyourself.cc

知我心理入驻咨询师 /

李莉萍

EFT情绪取向婚姻伴侣咨询师;职场压力人际关系个体咨询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北京大学心理学硕士



监制 / Emma

 编辑 / KY主创们


我们同时提供以下服务

欢迎搜索FB公众号关注,下载知我心理或月食APP

点点 在看,远离出轨👇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KnowYourself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