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终于抓住了细胞间的垃圾“运输车”!纹状体中一种蛋白可促进细胞间形成隧道纳米管,或为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致病蛋白传播途径丨科学大发现

奇点糕 奇点网 2022-04-16


“水牛儿,水牛儿,先出犄角后出头。”

 

这首儿歌讲的是蜗牛的触角,而我们的一些细胞,也能像蜗牛一样伸出“触角”。

 

近日,Scripps研究所的Manish Sharma和Srinivasa Subramaniam发现,大脑纹状体中的一种蛋白Rhes,可以让脑细胞伸出向触角一样的纳米管,连接到周围的细胞,传递蛋白和囊泡神经退行性疾病亨廷顿病和 Machado–Joseph病的致病蛋白,也可通过其在细胞间传播,加重脑损伤。相关研究发表在Journal of Cell Biology上[1]。


Manish Sharma和Srinivasa Subramaniam

(来自Scripps研究所)

 

人类作为多细胞生物,细胞间的互联互通自是必不可少的,像什么心肌闰盘的缝隙连接、神经之间的各种突触等等。它们实现了细胞间的沟通,让不同的细胞能互相协调,共同行使功能。

 

在2004年,海德堡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大鼠的脑中发现了一种新的细胞间连接——隧道纳米管[2],它们在细胞间架起“高速公路”,运输各种细胞器和囊泡[3],不过也会被病毒劫持,让病毒通过其在细胞间扩散[4]。

 

除病毒外,各种导致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朊病毒样蛋白在脑中的传播,也被发现有可能与隧道纳米管有关。比如与阿尔茨海默病密切相关的tau蛋白和β-淀粉样蛋白,都被发现能促进隧道纳米管的形成[5]。

 

亨廷顿病是一种遗传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由亨廷顿蛋白(mHTT)引起。Subramaniam等曾经发现,纹状体中富集的一种Ras同系物Rhes,与亨廷顿病造成的细胞丢失有关[6]。不过Rhes是怎么促进亨廷顿病造成的损伤的,研究人员还没搞清楚,或许这和隧道纳米管有关。


亨廷顿病

(来自saludyenfermedad.com.mx)

 

为了研究Rhes的作用,研究人员在亨廷顿病纹状体细胞中转入了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Rhes。转染很成功,但意外的是,被成功转染的细胞周围,那些未被转染的细胞中,也出现了带有绿色荧光斑点


Rhes蛋白发生了细胞间的迁移!

 

蛋白质这样的大分子,在细胞间迁移可不简单。为了搞清Rhes是怎么迁移的,研究人员又在显微镜下对这些细胞进行了观察。研究人员发现,转入了Rhes后,这些细胞发出了许多丝状的凸起,有些一直延伸到邻近的其它细胞。这正是细胞间的隧道纳米管!


 

进一步的研究显示,Rhes中的SUMO E3样域促进了隧道纳米管的生成,但只有完整的Rhes才能通过隧道纳米管迁移。

 

这些纳米管连到邻近的细胞后,向受体细胞传递了带有Rhes的囊泡,随后又断开了连接。研究人员把这一现象形象化的称为“亲了就跑(kiss and run)”。


 

再来看个特写


 

而使用细胞松弛素D抑制隧道纳米管的生成,可以完全阻止Rhes向邻近细胞的迁移

 

接下来,研究人员给导致亨廷顿病的mHTT接上了荧光标记,看看它能不能通过隧道纳米管传播。


红色为mHTT

 

果然如研究人员所料,这些亨廷顿病的罪魁祸首,可以在隧道纳米管传播中与Rhes一起传播。不过正常不致病的HTT,却并不会通过纳米管

 

进一步研究发现,导致Machado–Joseph病的Ataxin-3 蛋白也能通过隧道纳米管迁移。而没发现tau蛋白沿纳米管传播的迹象

 

不过试验用的是正常的tau蛋白。考虑到正常的HTT不会沿纳米管传播,而致病的mHTT却能通过纳米管,突变致病的tau或许是能通过纳米管传播的。特别是有研究显示抑制Rhes能减少突变tau蛋白导致的脑萎缩和行为异常[7]。

 

论文通讯作者Subramaniam表示:“Rhes蛋白给自己铺了条路,这让我们感到惊讶。特别是这条路不仅仅是给它自己用的,一旦道路建成,许多东西都可以由此运输。”

 

接下来,Subramaniam的团队计划进一步研究参与隧道纳米管形成的蛋白质,以及其它致病蛋白能否通过隧道纳米管传播。

 

编辑神叨叨

如果想及时获取第一手科研资讯,那你绝对不能错过瞬息~而瞬息又推出了全新版块——瞬间。瞬间可以给大家提供更多:


比如全球新药研发的动态;


比如最新学术研究的热辣点评;


比如一线临床医生的所做所思;


还比如,比如你医学工作中的某一个瞬间。。。


只要有那么一瞬间,有一百万种可能。点击瞬间图片,分享你此刻的医学时光吧,朋友们!

对,就这个图,点就行!

 

参考文献:

1. Sharma M, Subramaniam S. Rhes travels from cell to cell and transports Huntington disease protein via TNT-like protrusion[J]. J Cell Biol, 2019: jcb. 201807068.

2. Rustom A, Saffrich R, Markovic I, et al. Nanotubular highways for intercellular organelle transport[J]. Science, 2004, 303(5660): 1007-1010.

3. Gerdes H H, Bukoreshtliev N V, Barroso J F V. Tunneling nanotubes: a new route for the exchange of components between animal cells[J]. FEBS letters, 2007, 581(11): 2194-2201.

4. Sherer N M, Mothes W. Cytonemes and tunneling nanotubules in cell–cell communication and viral pathogenesis[J]. Trends in cell biology, 2008, 18(9): 414-420.

5. Abounit S, Wu J W, Duff K, et al. Tunneling nanotubes: a possible highway in the spreading of tau and other prion-like proteins in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J]. Prion, 2016, 10(5): 344-351.

6. Subramaniam S, Snyder S H. Huntington’s disease is a disorder of the corpus striatum: focus on Rhes (Ras homologue enriched in the striatum)[J]. Neuropharmacology, 2011, 60(7-8): 1187-1192.

7. Hernandez I, Luna G, Rauch J N, et al. A farnesyltransferase inhibitor activates lysosomes and reduces tau pathology in mice with tauopathy[J].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2019, 11(485): eaat3005.

本文作者  |  孔劭凡

“把你的细胞,我的细胞,串一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