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阮紀宏:奧運金牌討論不對焦 政府缺目標難帶領 |中環一筆

阮紀宏 獨家
2024-09-06
點擊上方,關注獨家公眾號

江旻憓為香港隊奪得歷史性的第三個奧運金牌,張家朗罕見蟬聯冠軍,加上何詩蓓獲兩個銅牌,香港的奧運成績又上一新台階,全城轟動,在所必然。特區政府給他們祝賀以表達「與民同樂」,也是合情合理;舉辦運動員巡遊令全城再次沉醉在歡欣鼓舞氣氛,也可以再下一城



然而,奧運創佳績的討論與下一步行動將如何繼續?江旻憓宣布退役,成立基金會鼓勵青少年可以跨過「需要高門檻入場」的體育活動。兩個消息哪個更能鼓舞青少年延續奧運夢或者金牌夢?特首李家超表示要盡快興建劍擊體育館,傳達的信息是香港今後要協助青少年走「精英體育項目」?還有不少意見提出,香港可以乘勢發展體育產業,真的可以嗎?

從江旻憓不言棄  到深化香港精神

張家朗這次得獎後發人深省的一句話:「我們可以證明,我們在很小地方都可以做到很多不同東西,只要去相信自己,不要覺得因為地方小而放棄或者不堅持。」所言非虛,以香港同樣面積與人口規模,比對這次參賽奧運會的代表隊,有哪一個能夠獲得兩金兩銅。這樣的表述,理解為鼓舞香港年輕人投身體育訓練,甚至是延伸到其他行業與範疇,為香港再創輝煌打氣,毫不誇張。


江旻憓說要打好比賽,「不能放棄」的精神,不能輸得太難看。難能可貴的是,她不但是為個人而戰,是想到香港的觀眾,要打出香港精神。


香港能夠在上屆東京奧運一金的成績之上,今屆節節升高,對於今天在多個方面都在掙扎的香港,打氣、鼓舞、加油的作用,非同小可。市民為之一振,也是必然。但氣氛的「可持續性」並非長久,更不能無限擴張。在坊間引起的討論,如果能夠逐步深入,探討不同方面的影響以及可行的發展路向,則可以沉澱成為香港精神的新元素。最簡單而且能夠深入民心的是,家長引導孩子如何理解要敢於夢想、勇於堅持,憑一股不能認輸的心態,以及「不到黃河心不死」的氣概,對於年輕一代的成長,當然大有裨益。然而,對社會整體而言,還需要往更高層次與更廣泛的範疇去深化。

體育事業  如何搞「五化」

引起討論最大的議題,是香港體育事業如何搞「五化」,即普及化、精英化、盛事化、專業化及產業化。這次奧運兩金(香港總數四金中的三金)都來自劍擊,究竟這個項目適宜普及化還是精英化?江旻憓捐出所得600萬元獎金的一部分成立基金會的目標,是協助普及化,這股奉獻及回饋社會的精神,其誠可嘉,但區區幾百萬元,對於「用錢砸出來的劍擊運動」,夠買幾把劍和幾套服裝裝備?


立法會議員霍啟剛表示,發展劍擊運動需要一個10年規劃藍圖,目前場地仍是一個限制;認為要發展好劍擊,離不開專業場館,才能做到專業培訓,希望政府能夠加快建造劍擊體育館。


香港有成功樣板,分別來自普通家庭和寬裕家庭的張家朗與江旻憓,都能夠取得金牌;有體育學院的培訓機制以及運動員資助計劃,現在還有慈善機構鼓勵和政府興建的場館支持。好像香港要成為「劍擊之都」,可以指日可待。真的是這樣嗎?教育制度因素呢?張家朗要不是中四輟學,江旻憓要不是國際學校畢業生,能夠成為今天的金牌得主嗎?一個普通家庭的孩子,按傳統的學校培養機制,能有同樣的機會嗎?


香港過去在乒乓球和單車兩個項目的成績也不錯,這些能夠比較容易普及化的運動可以給普通家庭的孩子更多機會,還是劍擊項目?特區政府也建了單車館,但如何將這個項目深入到學校,則未見成績。


「政府體育政策目標是什麼」

鼓勵參與運動、鍛煉身體,是普及化的目標;利用什麼項目去貫徹這個目標,才是重要。不能因為劍擊得到3個金牌,就去「妄想」將劍擊運動普及化。若然政府將此定為體育政策的目標,是不切實際的。


政府推動體育政策的目標是什麼呢?盛事化、專業化還是產業化?盛事化可以每隔4年一次奧運會都成功嗎?加上亞運會和全運會,都能夠「盛事」起來嗎?盛事是給香港市民「塘水滾塘魚」,還是能夠吸引遊客參與香港的「盛事」?同理,產業化也有同樣的問題:即使在小學開始推廣劍擊,能夠帶動運動服銷售、教練的工作機會、舉辦比賽的活動,然後帶動運動心理學、醫學等的研究與治療,是足夠搞成一個產業的。但這個產業能夠吸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派人來參與劍擊培訓,或者讓傷病運動員來香港治療嗎?到最後,這個產業能夠成為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改革決定中的「激發全社會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的目標嗎?


提出的所有問題,都沒有固定的答案,需要社會廣泛參與討論,才能得到共識;然後政府按照社會共識定為政策目標,引領香港朝着目標共同奮進。然而,現在看到的是特區政府「順從民意」:市民對奧運金牌興奮,就搞巡遊加強氣氛;市民覺得劍擊能夠為港爭光,就建劍擊館鼓勵劍擊運動。政府的做法能否引領全社會訂定新的發展目標、是否可行有用,同樣是一個沒有固定答案的問題。



本文作者:阮紀宏


(作者先後在加拿大溫莎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和北京大學獲得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曾任香港《文匯報》記者、駐京記者,《香港商報》編輯主任、副總編輯,《明報》副總編輯、副主筆。現於香港浸會大學與北京師範大學合辦的聯合國際學院任教新聞專業,並在香港媒體撰寫時事評論。)



(圖片来源於網絡)

由作者授權《獨家》微信平台發佈

如需轉載請聯系小編



往期精彩回顧





健元:中東和平進程充滿荊棘與坎坷 |中環一筆

雷鼎鳴:香港西九雖虧損,仍值得支持 |中環一筆

屈穎妍:奧運素人選手的不同遭遇 |中環一筆





獨家新聞

獨家觀點

等你來掃!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獨家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