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点沙成金”!营收超2亿元!超84万人次奔赴→

央视财经
2024-09-03
今天(8月15日)是全国生态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特别报道《山清水秀看中国》聚焦各地如何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建设美丽中国。

因地制宜 同心聚力 守护黄河壮美安澜

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河流,自西向东流经甘肃、内蒙古、河南、山东等9省区,最后流入渤海,黄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总面积79.5万平方公里。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地带。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优化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机制。黄河流域如何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共赢?


在黄河三角洲邂逅最灵动的“鸟类天堂”

总台央视记者 孙超:山东东营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九曲黄河绵延万里,最终从这里汇入大海,泥沙在这里积淀成洲。走在保护区内,可以看见一望无际的滩涂、湿地,在湿地之上是大片的芦苇荡、荻花丛以及红色的盐地碱蓬。这里是国际候鸟迁飞保护的关键区域,每年要迁徙经过数百万只鸟类,因此也被称为鸟类的“国际机场”。最近,黄河口候鸟栖息地有了一个新的身份——世界自然遗产。

今年7月26日,在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的重要组成部分——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功晋升为世界自然遗产。这里占地面积约为15.3万平方公顷,拥有我国暖温带保存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

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党工委副书记 李兴杰:黄河口是国际候鸟迁徙通道上的重要停歇地和繁殖地,我们建立保护区,确保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原真性,鸟类种类已经增加到370多种。

申遗成功离不开持续不断地生态保护和修复。近年来,这里实施“陆海统筹、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的黄河口湿地修复模式,累计投入保护修复资金13.6亿元,恢复盐地碱蓬、海草床5.2万亩,治理互花米草13.1万亩,修复湿地超30万亩,建成科学生态补水体系,近三年补水5.3亿立方米。

在带来生态效益的同时,生态产品的经济价值也逐渐显现。一片红色的盐地碱蓬有2000多公顷,是今年刚刚修复完成的,盐地碱蓬可以为鸟类提供栖息地,还可以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碳汇,从而实现碳汇交易。保护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他们就签订了一份全球面积最大的湿地碳汇开发项目。

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规划建设科负责人 周立城:通过湿地碳汇的核算、计量、管理、交易一系列过程,预计每年湿地碳汇交易额达到1000万元以上,这是一个明显的经济收入。


以绿为墨 绘就黄河“几”字弯生态画卷

黄河下游的生态保护和修复也离不开黄河中上游的协同治理,沿着黄河流域向上追溯,来到位于黄河“几”字弯的宁夏中卫,这里是黄河进入宁夏的第一站,在沙坡头地区黄河来了一个急转弯,浩瀚沙漠和滚滚黄河形成了这里的独特景观。为了改善黄河水质,保持水土,中卫一直致力于治沙、防沙。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国有林业总场场长 田小武:创造麦草方格治沙法,形成一套“以固为主,固阻结合”的中卫沙坡头治沙模式,中卫188万亩沙化土地已成功治理了170万亩,实现了“人进沙退”“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这片麦草方格是今年3月份刚刚扎下的,如今里面各种灌木和草本植物顽强地生长起来,连成了一片绿色。田小武告诉记者,如今腾格里沙漠已经被逼退25公里,沙漠治理区内植被覆盖率由不足1%提升至42%。除了传统的治沙方法,宁夏中卫还打造了“沙漠生态治理+新能源产业”模式。俯瞰腾格里沙漠新能源基地,一块块太阳能光伏板形成了一片蓝色的“光伏海洋”,正源源不断地生产绿色电能。

宁夏龙源新能源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党支部书记 潘战国:年发电量达18亿千瓦时,可以满足150万个家庭一年的用电量。

在沙漠地区安装太阳能光伏板可以有效降低土壤的水分蒸发,有利于植被生长,板上发电、板间种植、板下修复,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价值共赢。而这只是当地“点沙成金”的缩影。正值暑假,沙坡头景区人潮涌动,沙漠生态旅游成为宁夏中卫的一张名片。

宁夏沙坡头景区规划发展部经理 王勇:截至目前,景区(今年)共计接待游客人数是84万人次,实现营收2.46亿元,游客接待人数同比增长24%,营收同比增长20%。


逆流而上 解码黄河源头的绿色故事

近年来,宁夏统筹推进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生态保护修复和盐碱地综合治理,年均入黄河泥沙量已由上世纪80年代的1亿吨减少到2000万吨,水土保持率达到77.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从黄河“几”字湾,我们一路逆流而上,最终来到了位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的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

夜里十点多,园区管委会的院子里迎来了一位特别的“客人”,一头受伤的小藏野驴,工作人员忙着给它铺纸板、准备饲料,由于当地医疗条件有限,他们计划第二天一早把它送到西宁野生动物园救治。

救助野生动物、给鸟类搭巢筑窝、巡护草场湖泊是黄河源园区生态管护员的工作日常,而这支生态管护队伍都是由当地牧民组成。2016年三江源国家公园试点建设,探索“一户一岗”生态管护公益岗位机制。从草原的利用者到生态管护者,牧民吃上了生态饭,目前黄河源园区共有3000多名生态管护员,年人均增收2万元以上。

总台央视记者 孙超:如今黄河源头区形成了湖泊、湿地、草原等丰富多样的生态系统,这里也成了野生动物的“天堂”。

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功能区,被誉为“中华水塔”。近年来,这里的水源涵养能力不断提升,湖泊数量由4077个增加到5849个,湿地面积增加104平方公里,草地综合植被覆盖度达56.3%,野生动物种群增加到了119种。

山东大学黄河国家战略研究院教授 张林波:上游涵养水源、中游保持水土、下游保护湿地,黄河流域正在形成上下游贯通一体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

你会关注

未经许可,不得出口!国务院批准:管制→

警告驱离!敦促日方立即停止!中国海警发声→

打击涉体育“饭圈”违法犯罪!刚刚,公安机关公布!

突发!俄罗斯一州进入联邦级紧急状态→

热搜第一!事关婚姻登记!全文公布→


来源:央视财经(ID:cctvyscj)
监制:柯成韵

本文编辑:张娅芳

持续关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央视财经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